教案中心六年級教案

六年級語文《鳥鳴澗》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2.42W人 

  【教學反思一】

六年級語文《鳥鳴澗》教學反思

《鳥鳴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描寫的是春夜山間異常寂靜的景象。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按照以下程序進行學習:初讀——畫出不懂的詞句;再讀——參考學習資料進行理解;品讀——與同學深入探討重點詞句,品味詩意;誦讀——邊讀邊想象詩中意境。在學生理解詩所表達的內容後,鼓勵學生充分展開想象,將詩的意境用自己喜歡的其他方式表達出來。10分鐘後,一個學生質疑:這首詩到底描寫的是哪個季節?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爭執不休。有的說:“從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春山’和‘春澗’中可看出描寫的是春天的季節。”有的說:“從第一句中的‘桂花’和圖上畫的‘楓樹葉紅了’可看出是秋天。”我沒有急於給出答案,而是引導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還是有歧異。我耐心地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理解“桂花”的含義。學生們情緒高漲。學生通過查字典並結合詩的內容最後一致認爲寫的是春天這個季節的景色。有的同學說:“原來桂花有這麼多種類。不過,我覺得書上最好畫出春天才有的景物會好些。”挺有道理的。這就是新課程培養出來的敢想、敢問、敢說、敢挑戰的新一代。

【教學反思二】

古詩文的語言與現代漢語有着較大距離,傳統教學都是教師不厭其煩地告訴學生此詞何意,彼句何解,寫作特點如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學生自讀感情的個性的空間和時間很少,多的則是被動的聽取和記錄,而新課堂教會了學生更多的學習方法,給了學生更多的展示機會,學生由被動學到主動學,讓學習更輕鬆,更愉快,上完這一課,我的感想很多,我就根據上課的每一個環節反思如下:

首先是獨學,也就是自學,其實在自學之前,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已經對這首古詩有了很好的預習,獨學要求做到靜、專、思,學生根據導學案的自研自探環節來指導自學,並初步完成一些記錄,明白的可以記在書上,不太懂的留到下一個環節,我看到學生都在積極開動腦筋,但有一個問題,對於自研自探環節的問題,學生思考不是很具體和深刻,學生只專注於完成隨堂筆記,認爲完成了這些題,就是完成了任務。

其次是合作學習,在這個環節中包括兩人合作學習,四人合作學習,八人合作學習,我要求兩人互讀古詩並糾錯、評價,四人合作學習說說自己對古詩的理解,八人合作學習完成展示環節的預展,在這個過程中,兩人合作效果很好,四人合作說詩意,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有些難度,但在聽的過程中,已經就幫他解決了難題,八人合作預展中,大家積極性很高,但由於組長分工不明確,導致有些學生總是不知道幹什麼,局面有些混亂,如有一個組在討論預展時,我看到只有兩三個人在說,而其他人在忙自己的事或就在觀望,我過去詢問了之後才知道組長沒有分工,導致這些人很茫然,可見合作學習讓學生更有興趣去學,很好的分工會讓合作學習更出效率。

最後是展示環節,學生最喜歡這個環節,這個環節給了學生更多的展示機會,如在展示朗讀時,我讓每個組用不同形式去讀,小組賽讀,在這個過程中,第一個組讀完,其他組給他評價質疑,有的學生說到詩的節奏,那下個組讀時就要注意,有的學生又說到詩的感情,這首詩應該讀得輕一些,因爲“夜靜春山空”,最終展示完,學生不僅能有感情去讀,而且熟讀成誦。對於詩的理解也是這樣,一個小組展示完,其他組質疑評價,其中還有一個組用一幅和詩很貼近的畫來展示自己的理解,讓學生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還有一個組說到對“夜靜春山空”的理解時說是春天的季節,這時有一個組提出了質疑說桂花是秋天開放的,其他組也表現出了很大興趣,都紛紛討論起來,這時我引導他們去查字典,最終在資料面前,學生搞明白了。

這一課上下來,雖然在時間上花費的多一些,但是我看到學生學習的熱情,讓他們更會去學習,我很欣慰,覺得付出的再多也是值得的,新課堂讓學生的收穫更多。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