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六年級教案

六年級下冊語文《女媧造人》課文

本文已影響 2.34W人 

  5* 女媧造人

六年級下冊語文《女媧造人》課文

天地開闢以後,天上有了太陽、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鳥獸蟲魚,可是單單沒有人類。

不知道什麼時候,出現了一位神通廣大的女神,名叫女媧。有一天,女媧行走在這片莽(mǎng)莽榛(zhēn)榛的原野上,看着周圍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獨。她覺得在這天地之間,應該添一點兒什麼東西進去,讓它生氣蓬勃起來纔好。

添一點兒什麼呢?

走啊走啊,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個水池旁邊蹲下來。清澈的池水照出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裏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裝生氣,池水裏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氣。她忽然靈機一動,世間各種各樣的生物都有了,單單沒有像自己一樣的生物,那爲什麼不創造一種像自己一樣的生物加入到世間呢?

想着想着,她就順手從池邊掘起一團黃泥,摻和了水,在手裏揉着,捏着,捏成了一個娃娃模樣的小東西。

她把這個小東西放到地面上。說也奇怪,這個泥捏的小傢伙,剛一接觸地面,就活了起來,並且開口就喊:

“媽媽!”

接着一陣興高采烈的跳躍和歡呼,表達他獲得生命的快樂。

女媧看着她親手創造的這個聰明美麗的生物,又聽見“媽媽”的喊聲,不由得滿心歡喜,眉開眼笑。

她給她心愛的孩子取了一個名字,叫做“人”。

人的身體雖然小,但據說因爲是神創造的,相貌和舉動也有些像神,和飛的鳥、爬的獸都不同。這樣,看起來似乎有一種管理宇宙的非凡氣概。

女媧對她的作品感到很滿意。於是,她又繼續做她的工作,她用黃泥做了許多能說會走的可愛的小人兒。這些小人兒在她的周圍跳躍歡呼,使她有說不出的高興和安慰。從此,她再也不感到孤獨、寂寞了。

她一心要讓這些靈敏的小生物佈滿大地。但是,大地畢竟太廣闊了,她工作了很久,還是沒有實現她的願望,而她已經疲倦不堪了。

最後,她想出了一個絕妙的創造人類的方法。她從崖壁上拉下一條枯藤(téng),伸到一個泥潭裏,攪成了渾黃的泥漿,然後提起枯藤,向四處揮灑。只見泥點濺落的地方,出現了許多叫着跳着的小人兒,和先前用黃泥捏成的小人兒一樣聰明美麗。“媽媽”“媽媽”的喊聲在四周迴盪。

用這種方法來工作,果然簡單省事。藤條一揮,就有好些活人出現。不久,大地上就佈滿了人類的蹤跡。

大地上雖然有了人類,女媧的工作卻並沒有終止。她又想:人是要死的,難道死了一批再創造一批嗎?這未免太麻煩了。怎樣才能使他們綿延不絕呢?這可是一個難題。

後來,她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兒分爲男女,叫他們自己去創造後代。這樣,人類就世世代代延續下來,並且一天比一天增多了。

  【教材分析】

《女媧造人》根據《風俗通》有關“女媧造人”的記載改編的神話。袁珂以大膽新奇的想像,在原有故事的基礎上進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繹與擴充,使得這個古老的神話傳說充滿生活氣息,煥發出迷人的色彩。馬克思在談到希臘藝術時曾指出:“任何神話都是用想像和藉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由此可知,神話帶有濃厚的幻想色彩。

課文詳細敘述了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表現了原始民對人類自身來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當時社會生活條件下所做出的極富想像力的解釋。

文章清新、質樸,洋溢着一種天真的新鮮感。女媧完全是在一種極自然的、無意識的狀態下萌發了造人的念頭。帶有原始洪荒時代的稚拙與樸素,讀者通過字裏行間,彷彿看到女媧本身就是一個活潑、充滿活力與創造力的孩子,並非一個神。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