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九年級教案

蕭紅《呼蘭河傳》優質教學設計

本文已影響 1.45W人 

 學習目標

蕭紅《呼蘭河傳》優質教學設計

1.通過朗讀品味自然、真摯、樸素的語言中的童真童趣。

2.通過質疑引領學生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

3.學習作者在困苦中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學習方法

朗讀法 知人論世法

 學習時間

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舊學導入 板書課題

在每個人記憶的小匣子裏,定有一處存放了自己金色的童年。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爲我們描繪了一個妙趣橫生的童心世界,沈復的《幼時記趣》將自己童年時的物外之趣訴諸筆端。今天我們學習一位女作家在30歲時寫下的回憶童年生活的文章,看看她爲我們呈現了一幅怎樣的童年畫卷。(板書:呼蘭河傳蕭紅。)

 二、初讀課文 熟悉內容

1.速讀課文,歸納內容:並說一說作者筆下的童年生活發生在什麼地方?有哪些人,彼此之間發生了哪些故事?

(板書“我”、祖父、園子。)

(許多“我”和祖父在園子裏的趣事:想溜平卻常踢翻下了種的白菜窩;幫祖父剷草卻留下滿地的狗尾草;和祖父一起澆菜;追蜻蜓、綁螞蚌;用瓢向天空灑水)

2.自擬文題,加深理解:這五彩斑斕的童年畫卷是原小說的節選部分,但亦可獨立成篇,遺憾的是編者偷了懶,沒給它命名。我們來幫編者給課文加個題目,如何?

(“祖父和我”,因爲文中主要就是講述我倆之間的趣事——從人物的角度爲文章命名;祖父、園子和我——突出了快樂天地;幼時記趣——記敘的主題)

  三、再讀課文,感受童年

1.作者筆下的童年是怎樣的童年呢?作家遲子建說:“好文章彷彿只有讀出聲才覺得過癮。文章被朗讀,如同食物被咀嚼,你能細細品味其中的奧妙。”請選擇你喜歡的片斷,讓我們用朗讀讀出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28段——自由——要…就…,願意…就;——生機——花開了…鳥飛了…蟲子叫了…——代表讀,男生讀,女生讀)

(第3段——“蜻蜓是金的,螞蚌是綠的”,這兒寫的是昆蟲的顏色,卻不說蜻蜓是“金色的”,螞蚌是“綠色的”,語言更口語化,更符合孩子的口吻,更能表現孩子發現這些並講述這些時的新奇和興奮。)

(第7段——輕鬆的生活氛圍,“我”的調皮、天真。這段開頭的敘述“祖父一天都在後園裏邊,我也跟着祖父在後園裏。祖父戴一個大草帽,我戴一個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改爲“我和祖父一天都在後園裏邊。我和祖父各戴一個草帽。我和祖父起栽花、拔草。”如何?原文更能表現出“我”對祖父的那種依戀和小孩那種愛模仿的天性。看似重複的語言表達,卻是最真摯的情感流露。)

2.作者筆下的祖父是怎樣的祖父(歸納祖父的性格特)?並找出相關的語句加以分析。我在祖父面前又是怎樣的一付模樣呢(歸納“我”兒時的性格特點)?

“我”的倔強、天真、氣憤——“這不是一樣的嗎”

祖父的和藹、慈祥、寬容——當“我”做錯了事,祖父非但沒有責備“我”,反而“大笑起來”,“笑得夠了”。

用孩子的語言,用最自然、最樸素的語言表達出兒童最真實的心理。作者寫得好,語言自然、真摯、樸素,充滿了童真童趣。

總結: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我們體昧到的“我”的童年生活:在作者筆下,我們看到會冒煙的榆樹,我們聽到花開的聲音,我們還遇到灑了花的白雲……沒有羈絆,只有天高任鳥飛的自由;沒有黑暗,只有讓萬物都健康、漂亮的燦爛陽光;沒有責罵,只有處處寬容、百般呵護“我”成長的祖父。這裏的一切都生機勃勃、悠閒自得,讓人感到欣喜,這裏的一切讓“我”的童年顯得如此美妙和快樂。(板書:快樂)

 四、深讀文章 走進心靈

1.文中質疑,初探主題

我們在一起品昧語言、體味情感的朗讀中,讀出了文章的快樂。但文章中只有快樂嗎?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我們讀書亦是如此,能在他人無疑處質疑,那便是我們自己的收穫。這也是我們本單元的教學要求。你能否從文章的語段中讀出“我”童年生活的不快樂?

(第27段——太陽在園子裏是特大的,天空是特別高的,太陽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睜不開眼睛…是凡在太陽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表現出“我”對陽光十分喜愛,甚至是崇敬。也許這正隱含着作者生活中陽光的缺失,所以纔會表現出對陽光的如此渴望。)

(第28段——生機與自由,也隱約讓我們感到她對自由的極力嚮往。可能是這種自由的無法獲得,纔會讓她這麼渴求。)

(第1段——呼蘭河這小城裏邊住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時候,祖父已經六十多歲了,我長到四五歲,祖父就快七十了——這段的描寫和全文的內容不是很和諧。好像她的生活裏只有祖父陪伴,其中“已經”、“就快”兩個詞語,看似平淡,卻流露出“我”感到自己在一天天長大,祖父卻在一天天無可挽回地老去時的無限不捨和遺憾。)

2.聯繫小說,尋找真實

等我生下來了,第一給了祖父的無限的歡喜,等我長大了,祖父非常地愛我。使我覺得在這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夠了,還怕什麼呢?雖然父親的冷淡,母親的惡言惡色,和祖母的用針刺我手指的這些事,都覺得算不了什麼。(《呼蘭河傳》)

(“我”的童年生活裏其實還有誰?——“我”的父母,“我”的祖母。而文中只說“這小城裏住着我的祖父”。這看似與事實不符的敘述,讓我們產生質疑。在“我”的記憶深處,“我”的童年生活裏並不常有愛和陽光,能陪伴我並給予“我”關愛的人是祖父。

呼蘭河這小城裏邊,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現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時候,祖父已經六十多歲了,我長到四五歲,祖父就快七十了。我還沒有長到二十歲,祖父就七八十歲了。祖父一過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從前那後花園的主人,而今不見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呼蘭河傳·尾聲》)

(隨着祖父的一天天老去,“我”童年唯一的夥伴將不在了,那屬於“我”和祖父之間的簡單快樂也隨之消逝了,留給“我”的是無限的寂寞和哀愁。)

我們通過朗讀體味到字裏行間的快樂,我們又在質疑中讀出了文字背後的言外之情一一寂寞的哀愁。(板書:寂寞。)

3.走進靈魂,感受魅力

《呼蘭河傳》是一部回憶性的自傳體小說,小說中的“我”很大程度就是作者蕭紅自己的生活、心境的真實寫照。其中的生活場景也正是蕭紅自己所親身經歷的。

蕭紅(1911——1942),現代小說家。黑龍江省呼蘭縣人。爲了反抗父親指定的婚姻,20歲她棄家出走,從此開始了漫長、曲折、艱苦備嚐的流亡生涯。她先後墜入愛情的陷阱,在貧病中極力掙扎,最後客死於南方孤島香港,年僅三十一歲。長篇小說《呼蘭河傳》(1942年)在病痛與貧困中完成。

蕭紅在漂泊寂寞中走完了她短暫的人生,爲什麼卻在最艱難的時候,用她的文字給我們留下了滿溢着陽光的童年畫卷?

人在孤獨寂寞中越發喜歡回首美好往事。兒時的後花園寄託着她生命中全部美好的記憶,寫《呼蘭河傳》爲了回憶美好的童年,對慈愛的祖父是無限的眷戀,對自由的後花園是無限的嚮往,祖父與花園是她的精神家園。(板書:眷戀、嚮往、精神家園)

她不會抑鬱在命運爲她安排的苦難、寂寞中,而是用自己的文字來爲自己譜寫快樂,用自己的文字來爲自己找尋精神的棲息之地。在這樣的文字裏,我們看到的是希望,是溫暖。

生活中的我們也會遇到痛苦和快樂,我們又將如何面對呢? 【生板書】

“如果你受苦了,感謝生活,那是它給你的一份感覺;如果你受苦了,感謝上帝,說明你還活着。人們的災禍往往成爲他們明天的學問。一一伊索

希望我們不要在痛苦中自怨自艾,不要在快樂中迷失自己。讓陽光永駐我們心間。希望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能掌握一定的讀書方法:讀出文章內容,讀出自己感受,讀出疑問發現。在學會讀書的同時,亦學會品讀人生這本大書。(板書:讀書、讀人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