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一教案

《我不是個好兒子》優秀教案大綱

本文已影響 2.58W人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我不是個好兒子》優秀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不是個好兒子》優秀教案

課標新理念:

①知識與能力

學習作者用平實的語言敘寫生活瑣事表達感情的方法。

②過程和方法

品讀課文,品味作者對母親的樸實而真摯的深情。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

感受文中親情,接受情感洗禮,講述並學寫“親情”故事。

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用平實的語言,選擇生活瑣事來表達至愛深情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導語

生活中的許多事情會隨着時間而淡忘,可深埋在我們心中的親情卻永遠不會淡忘。

在傾盆的暴雨中,親情是一把遮雨的傘。

在凜冽的寒風中,親情是一棵擋風的樹。

經歷了狂風暴雨,我們的心靈爲什麼安然無恙?就是因爲有了這守護心靈的一分感情——親情。

親情是李密小心翼翼端上的湯藥,親情是歸有光躊躇滿志接過的象笏,親情是項脊軒外一樹枇杷亭亭如蓋,親情是系在古往今來所有人心靈中的.一條亙古不變的柔軟卻堅不可摧的絲帶。

“豪華落盡見真淳”,在這紛繁的世界中,讓我們珍視親情,珍視這最樸素卻也最美麗,最平凡卻也最偉大的親情吧。

母親節的故事:

古母親節起源於希臘,古希臘人在這一天向希臘神話中的衆神之母赫拉致敬。在17世紀中葉,母親節流傳到英國,英國人把封齋期的第四個星期天作爲母親節。在這一天裏,出門在外的年青人將回到家中,給他們的母親帶上一些小禮物。

現代意義上的母親節起源於美國,由安娜賈倫斯Amanm、Jarvis(1864—1948)發起,她終身未婚,一直陪伴在她母親身邊,在母親於1905年去世,Amanm悲痛欲絕,兩年後(1907年),Amanm和她的朋友開始寫信給有影響的部長、商人、議員來尋求支持,以便讓母親節成爲一個法定的節日。Amanm認爲子女經常忽視了對母親的感情,她希望母親節能夠讓人多想一想母親爲家庭所付出的一切。

第一個母親節於1908年5月10日在西弗吉尼亞和賓夕法尼亞州舉行,在這次節日裏,康乃被選中爲獻給母親的花,並以此流傳下來。

1913年,美國國會通過了一份議案,將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作爲法定的母親節。母親節從此流傳開來!

中國人送給母親的花:

我國也有一種母親之花,它就是萱草花。萱草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肉質,葉狹長,細長的枝頂端開出桔紅或桔黃色的花,十分豔麗,它不僅供人觀賞,花蕾叫金針,也可作蔬菜供人食用,在我國南北方廣爲栽植。

萱草,在我國一向有“母親花”的美稱。遠在《詩經衛風伯兮》裏載:“焉得諼草,言樹之背?”諼草就是萱草,古人又叫它忘憂草,背,北,指母親住的北房。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我到那裏弄到一支萱草,種在母親堂前,讓母親樂而忘憂呢?母親住的屋子又叫萱堂,以萱草代替母愛,如孟郊的遊子詩:“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見萱草花。”葉夢得的詩云:“白髮萱堂上,孩兒更共懷。”萱草就成了母親的代稱,萱草也就自然成了我國的母親之花。

二、閱讀文本,整體把握

三、合作討論(文本品讀)

1、活動導引:

(1)、《我不是一個好兒子》中“母親”既是平凡的,又是偉大的,文中表現母親的“平凡”的生活瑣事有哪些?

①“我”寫字的時候眼睛在不停地眨,母親就操心“我”受苦;

②母親爲“我”和孩子縫製過冬的衣物;

③因過不慣城裏的生活,母親每次都高高興興來“我”家,而每一次都生了氣回去;

④父親去世後,“我”寄錢給母親,她卻捨不得花,想攢起來整着給“我”;

⑤“我”要她逢集趕會去買零嘴吃,她買回了許多糖,分給到她那兒的別家的孩子吃;

⑥母親操持家裏的吃穿瑣碎,事無鉅細,日夜操勞;

⑦平日裏攢下的雞蛋,母親自己不捨得吃,大都用來招待來客;

⑧每年院裏的梅李熟了,她總是要給在外地工作的兒子留着;

⑨“我”得病住了院,母親悲傷得落了淚,冒着風雪來城裏看“我”。

(2)作者選擇的這些生活小事能承載起展現“親情”這個厚重的主題的任務嗎?請分析。

啓示:善於從小處着筆,敘述日常瑣事,產生無限感人的力量。

(3)用“以小見大”的手法表現“母愛”的詩歌

學生齊背孟郊的的《遊子吟》。教師簡述:孟郊只選擇了他遠行之前母親給他密密的縫衣服這麼一件小事來表達母親對他無微不至的關心,這種母愛雖小但卻偉大。

結構圖解:

母親對“我”:愛

平凡(9件事)

偉大(勤勞、善良、本分、隱忍、不求回報等)我不是一個好兒子。

“我”對母親:愛——只能寄錢以求心安理得地工作。

2、文本在寫作技巧方面有什麼特點?

①情融於事,以事顯情,以情動人。

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一些家庭生活瑣事,這些瑣事中,滲透了作者與母親之間真摯深厚的母子感情,讀來感人肺腑,而無瑣碎之感。

②細節真切,血肉飽滿。

文章的時間跨度很大,有寫作本文近期的事,也有作者求學期間甚至小時候的事。無論什麼時候的事。都飽含着作者的深情。這種深情通過具體、生動的細節表現出來,使文章血肉飽滿,很有感染力。如在寫母親打牌時有這樣一個細節:“她養過幾只雞,清早一開雞棚——要在雞屁股裏揣揣有沒有蛋要下,若揣着有蛋,半晌午打牌就半途趕回來收拾產下的蛋…”符合母親的身份,帶有強烈的農村生活氣息,生動地表現了母親的勤勞、精細。

③細微處傳精神,簡略處見深度。

文章主要內容是作者與母親之間的感情:母親對“我”的愛和影響;“我”對母親的愛和歉疚。除此之外,文章中還幾次寫到父親,幾次寫到自己的一些遭遇。這些細微、簡略的地方,對寫母親或是鋪墊,或是映襯,或是拓展,使文章的內容和思想內涵都更加豐富,文章的意境也更加深遠,表達的感情更見深度。

④語言明白如話,樸素感人。

文章的語言非常樸實,毫無雕琢修飾的痕跡。讀來。就如一位老友坐在自己對面,把自己的心事和感受如話家常地說來,不知不覺之間,已使我們感動得流淚。

啓示:來自生活、來自心靈、來自真情的文字,纔有打動人心的藝術力量。

第二項活動,旨在落實課程標準“從總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和“朗讀文學作品,能準確把握作品內容”的要求。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