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高二教案

高中語文《報任安書節選》教學案例

本文已影響 3.63W人 

 一、案例背景

高中語文《報任安書節選》教學案例

1、教材分析

《報任安書》是是司馬遷寫給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在文章中,司馬遷以極其激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發了內心的無限痛苦,揭露了漢武帝的喜怒無常,表現了爲了理想而甘受凌辱,堅韌不屈的戰鬥精神。感情真摯,語言流暢,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魯人版語文教材又將其放在必修第四冊第四單元“建構精神家園”這一主題單元內,匠心良苦。

2、 學生分析

高一的學生經過了近一年的學習,對高中語文尤其是古文的學習有了一定的經驗和方法,而且小組教學改革也已進行了近一年,效果亦不錯。

3、教學目標

(1)回顧作者生平,瞭解本文創作背景。

(2)學習文中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識。

(3)翻譯文中重點及疑難句子,並疏通全篇。

(4)理解作者在文中表達的真摯感情,把握作者獨特的精神世界。

4、課前準備

回顧司馬遷生平及其創作,設想司馬遷之精神世界。

5、 教學思路

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是促進每個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主要通過轉變教師的教學模式、教育理念來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爲學生搭建一個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學習平臺。所以,我決定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自己閱讀文章、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把握司馬遷蘊含在文中的深刻感情。

6、 教學手段

(1) 朗讀教學法。本文是一篇感情深刻真摯的文章,讀是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讀可以發現、解決問題,讀可以體會感情。

(2) 研討點撥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加之以關鍵點撥,讓學生體會司馬遷受辱——苟活——精神屹立(實現理想)這一心路歷程。

7、教學用具

多媒體、組內小黑板、大黑板、粉筆等

8、教學時間:2課時

  二、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人立天地間,不僅需要剛強的軀體,更需要充盈而堅韌的精神。有不少人,在沒有強健的身體的情況下,依靠精神的巨大力量,支撐自己走完人生甚至創造輝煌,所以我們有必要建構自己的精神家園。那麼在這個家園裏首先需要什麼呢?答案就在今天所要學習的篇目——《報任安書》(板書題目

 (二)多媒體展示時代背景

1、江充巫蠱案 江充本是武帝近臣,與太子關係不諧。後來京師發生巫蠱案,後武帝患病,江充趁機向武帝進讒言,稱不除巫蠱帝病不愈。武帝即令掘除之。江充將準備好的巫蠱置於太子處,並當場查獲。太子又氣又怕,情急之下殺掉江充造反。武帝派丞相率兵鎮壓,太子命令時任北軍使者護軍的任安率兵同反,任安接受兵符而不出兵。事後,有人舉報任安行爲,武帝震怒,認爲他“持兩端”“觀禍敗”,下詔伏法系獄。

2、李陵案 李陵本李廣之孫,驍勇善戰。在跟隨武帝寵妃之弟李廣利出征匈奴時,率五千步卒於匈奴數萬大軍抗衡,最終力盡而降。司馬遷在武帝面前說了幾句李陵的好話,便被盛怒的漢武帝下獄,因爲家裏拿不出足夠的贖金,最後只能接受宮刑。

  (三)初讀感知,尋找文言知識(各小組選一項任務,在書中找出來並在自己的小黑板上展示出來)

1、字音

2、文言知識之通假字:

3、文言知識之古今異義:

4、文言知識之詞類活用

5、文言知識之特殊句式

 (四)課堂實錄

1、疏通文意,解決翻譯難題

生:“固主上所戲弄,倡優畜之,流俗之所輕也。”這句話怎麼翻譯呢?

師:要翻譯句子,首先抓住重點詞語。本句中的“倡優”“蓄”“流俗”和“輕”就是重點理解的詞語。這些詞語怎樣理解?

生:“倡優”本是名詞,這裏應作狀語,即“像倡優一樣”。

生:“畜”字,一是牲畜之意,二是蓄養之意。這裏應選第二個義項。

生:“流俗”也應該是形容詞作名詞,“流俗之人、世俗之人”。

生:那麼,“輕”就應該是形容詞作動詞,“輕視”。

師:很好,重點詞語解決了,就相當於橋樁打好了,下面就是鋪橋。哪位同學主持這項工程?

生:本是皇上所戲弄,並像倡優來畜養的'人,是世俗之人所輕視的。

師:好。還有疑難句子嗎?

生:“由此言之,勇怯,勢也;強弱,形也。”這句話怎麼翻譯?

生:翻譯爲“由此說來,勇敢或怯懦,是形勢造成;強或弱,也是形勢決定。”

師:這個翻譯好像沒什麼問題,但仔細看看,會發現一點瑕疵。

生:老師,這個句子翻譯的不夠簡潔。

師:很好。那怎樣翻譯才能更好呢?

生:“由此說來,勇敢怯懦或是強大弱小,是形勢決定的。”

生:很好。有些句子翻譯出來不夠簡潔,應該整合到一塊。

師:還有疑難句子嗎?

生:“身直爲閨閣之臣,寧得自引深藏於巖穴邪?”怎麼翻譯?

生:“閨閣之臣”指宦官。“身”是自己之意。

生:“寧”不知道什麼意思?

師:“寧”有3個意思:安寧、寧願、難道(怎麼),這裏選哪個義項呢?

生:難道(怎麼)。

師:很好,哪位同學來翻譯一下?

生:我只是個宦官,怎麼能夠自己引退,深深地藏在巖洞裏隱居呢?

師:好。還有沒有疑難句子?

生:沒有了。

師:很好。發現、探究、合作,大家仔細認真,完成了疏通文意這一環節。下面

2、讀書會意,梳理文章思路

師:從課題和背景看,這是一封回信,哪些地方顯示了書信體的特點?

生:《報任安書》的第一自然段中,表示客套的詞語多多,像“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辱賜”、“略陳固陋”、“幸勿”等,這是書信體的特點。最後一段“書不能悉意”、“略陳固陋”等都表明書信的特點。

師:那麼作者在信中回覆了什麼內容呢?我們按照文章順序來梳理。閱讀第二自然段,考慮其核心內容。

生:說明自己地位低下。

生:說明“刑不上大夫”的原因。

生:講“人或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的道理。

生:講士人應該勉勵自己,如果犯了罪就及時自殺,不要使自己受辱。

師:要找到總結全段的意思,我們不妨先弄清段內的層次。這一段分別講了哪些意思?

生:司馬遷先講自己出身低微,死了大家也會認爲是“智窮罪極,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師:那麼司馬遷爲什麼要說到死?

生:應該是司馬遷受了宮刑。後邊他提到這個事情。

師:詳細一些。

生:他的意思是我受了宮刑,應該自殺,然而因爲身份地位地低下,自殺了,大家也會認爲我只是因爲“智窮罪極,不能自免”,死了也是白死。

師:所以司馬遷沒有死。那麼,接下來司馬遷又解釋表達了什麼內容呢?

生: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師:從“太上不辱先”到“曷足貴乎”,實際上在講什麼問題?

生:有關生死榮辱的問題。

師:司馬遷還列舉了不少的歷史人物,看看司馬遷的這些歷史人物有什麼共性,司馬遷想用他說明什麼。

生:這些人地位原來都很高,後來都受到巨大的污辱。用司馬遷自己的話說“此人皆身至王侯將相,聲聞鄰國,及罪至罔加,不能引決自裁。在塵埃之中,古今一體,安在其不辱也”。說明的道理似乎是有罪之後,應該及早自殺。否則,受辱就後悔莫及。

師:但是他們受辱而未自裁呢?

生:“積威約之勢也”。

師:作者又如何總結的?

生:“勇怯,勢也;強弱,形也”

師:很好。這樣去讀第三段我們就會有非常清楚的思路。第三段核心內容是什麼?生:解釋自己隱忍苟活的原因不是“念父母,顧妻子”,而是“恨私心有所不盡”,想“文采表於後世”。

師:第四自然段呢?

生:列舉著述聞世的前賢,說明自己也有著述聞世的志向。

師:作者所列舉的人物有什麼共性?

生:都是在災難中有所成就

師:第五自然段呢?

生:寫自己發憤著成《史記》。

師:就司馬遷爲實現理想,“就極刑而無慍色”而言,我看這不是膽怯,倒更是極大的勇敢。這讓我想到受胯下之辱的韓信,他們有沒有相似點?有什麼相似性?

生:有。相似點都是忍小辱,成大事。

師:閱讀最後一段,看看它在全文中起到什麼作用。

生:照應開篇,闡述自己的痛苦心情,以及說明自己不能“推賢進士爲務”的苦衷。

師:請一位同學系統地梳理一下文章思路。

生:司馬遷開篇從任安“教以慎以接物,推賢進士爲務”入題,然後講明爲寫《史記》而沒有及時自殺以及由此所導致的受辱及痛苦心情;這是文章的第一板塊。文章的第二板塊主要在於闡述自己要想前人一樣,在艱難痛苦中完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宏大理想。

3、重點研討,體會作者深沉情感

討論:我們還記得,在《史記·屈原列傳》中,司馬遷多處議論,既同情屈原,又是同病相憐——信而見疑,忠而被謗。但屈原最後選擇了死,司馬遷卻選擇了生,討論一下,兩人有何異同。

生:相同點: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生:都是被統治者迫害。

師:看看他們的理想。

生:屈原的理想是振興楚國。

師:還有嗎?

生:通過與漁父的對話,知道屈原寧可投江而死,也不願同流合污。

師:那麼,屈原懷石自投汨羅,同時也是抱定理想而死。

生:也就是說,屈原也是爲了理想而選擇了死亡。

師:正確。那麼司馬遷呢?

生:司馬遷爲了心中理想選擇了忍辱負重、隱忍苟活。

師:由此我們看出,理想有着巨大的力量。

生:可以使人死,可以使人生。

師:那麼,我們今天的主人公司馬遷的精神家園最堅強的支柱是什麼呢?

生:爲理想忍辱負重,堅忍不拔!

師:在我們高中學習生活當中,我們最應該學習的是哪一點?

生:堅忍不拔!(下課)

教學反思

1、 本案例按新課改精神而設計。我覺得比較成功的就是讓學生自己閱讀、思考以及合作、探究乃至討論,發揮了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自己完成了古文的疏通,理解了司馬遷的深沉感情和獨特的精神世界。

2、 本案例兼顧語言的分析和感情的把握,通過與語言串通思想及感情,但是有的學生依賴教輔資料,一些疑難句子可能還未找完,並影響了自我能力的培養。有待於老師的嚴格要求,和學生的自覺性的提高。

3、本案例遵循語文教育要以學生爲本,着力於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的要求設計,因爲教語文不能只重視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而忽視對學生的培養。所以我們的語文教育要牢牢抓住這兩個基本點,一是要爲培養“四有”新人打下堅實的基礎,要教文育人,爲培養學生成長、成人、成才服務;二是要準確把握語文學科的性質和功能。語文教育不能急功近利、立竿見影,要教在今天,想到明天,以明日國家建設者的素質要求、德才標準指導今日之教學。《報任安書(節選)》不僅僅是古文教學的經典之作,更是培養學生自尊自愛,爲理想堅持不懈,刻苦向前的優秀範本,抓住了這兩點,教學中貫徹好這兩點,就是成功的課堂。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