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二年級教案

小學二年級語文《 雨後》教案

本文已影響 1W人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二年級語文《 雨後》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二年級語文《 雨後》教案

小學二年級語文《 雨後》教案1

教學要求:

1、熟悉6個生字,會寫5個字,積累成語,理解詞語含義,並學會用這些成語說話。

2、培育同學觀賞漫畫的愛好,感受幽默的魅力。

3、使同學養成勤于思索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理解成語的含義。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發學習愛好

1、同學們,你們喜愛看漫畫嗎?你能說一說你看過的漫畫嗎?(同學介紹)

那麼你們知道三毛的故事嗎?今日我們就來學習中國漫畫家張樂平筆下的三毛形象幽默《雨後春筍》

二、觀賞漫畫,理解圖意。

1、請同學們悄悄地把這幾幅漫畫看一看。

2、老師觀察有的同學發出了會心的笑,那說明你看懂了這幾幅漫畫的意思,體會到了其中的幽默。

三、逐幅講解,相機識字。

1、齊讀課題,出示生字"筍'是下舌音,你們知道什麼是"筍',老師分析:筍sǔn形聲字,是竹子的嫩芽,可以食用,筍生長快速,故從旬聲,留意第八筆要出頭。

2、下面請同學們認真看第一幅圖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組內溝通,這幅漫畫的目的是"悠閒得意'師領讀,指名讀、齊讀,出示"悠'字認讀組詞,你有什麼好方法記住它,那麼"悠閒得意'是什麼意思?你能用它說一句話嗎?

3、出示生字"欲'。

①你有什麼好方法記住它嗎?

②"谷'+"欠'就念欲

③組詞;

④這個字在其次幅圖,同學們看一看,讀"隨心所欲',你能說出意思嗎?能否說一句話。

4、再觀看第三幅圖,學習生字"津'組詞,看看三毛在幹什麼?那麼"津津有味'是什麼意思?能否說一句話。

5、三毛正津津有味的看着書卻睡着了,他睡的很香,很暢快地進入了夢鄉,這就叫"醋然入夢'領讀詞語指名讀。

6、同學們觀看五、六幅圖,一場大雨把三毛澆醒了,看到了自己的帽子長高了,三毛怎樣了,同學們齊讀"大吃一驚'也就是特別驚訝,誰能用"大吃一驚'說句話。

6、三毛看着帽子心裏在想什麼?

(心裏不明白,找不到答案)這叫"懷疑不解'指名讀、齊讀,說一句話。

學習生字"解';

①字理識字:用刀把角分割下來就念"解'。

②組詞。

四、理解幽默;

1、觀看:三毛的帽子和那根竹筍一起長高了,三毛摘不到自己的帽子了。

思索:爲什麼會這樣呢?

2、再觀看:前三幅圖中沒有下雨,後三幅圖中下了一場雨,竹筍就是由於這場雨長高的'。

3、思索:課題:"雨後春筍'的意思,原來就是下雨後,竹筍生長的特別快,三毛僅睡了一覺,帽子就摘不到了,誰能詳細地說說"雨後春筍'的意思。

雨後春筍:春天下雨後,竹筍長得很快,很快,現在比方新奇事物的大量消失。、

4、看了這組漫畫,你最想說的是什麼?

五、總結;

同學們漫畫能帶給我們歡樂,能讓我們在歡樂中學到學問,能讓我們更喜愛學習。張樂平關於三毛的作品還有《三毛的誕生》《三毛從軍記》《三毛流浪記》等,盼望同學們收集一下,好好品嚐。

小學二年級語文《 雨後》教案2

教學目標:

1、會4個生字,認讀8個字。

2、能恰當地進行詞語搭配,積累詞語。

3、能結合生活實際說出下雨給自己帶來的歡樂,感受生活的美好。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能結合生活實際說出下雨給自己帶來的歡樂,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學難點:體會詩歌中小哥哥和小妹妹的心情。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昨天我們學習了一篇有關春天的課文:《我最喜歡春天》,很多同學都找來了有關春天的詩、文章。誰願意給大家讀一讀?(展示學生的摘抄、蒐集作品。)

老師也找了一首有關春天的古詩:

(師:讀出詩中生字的讀音:蕊、底、牆、即疑、鄰)誰來讀一讀?

春晴

(唐)王駕

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後全無葉底花。

蜂蝶紛紛過牆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從這首詩中你讀出什麼了?

二、初讀課文: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雨後的詩歌,請大家打開書第3課:《雨後》

自己把這首兒歌讀一遍,注意讀準字音,注意兒化音和輕聲。

在讀書的過程中,有沒有什麼困難?

指導讀:

1、她咬着脣兒、提着裙兒。

2、詩中沒標兒化音的,有些也可以讀成兒化音。

檢查生字。

踩:做個踩的動作。所以踩是足字旁。

驕傲:你什麼時候感覺很驕傲?

痛:注意痛的讀音。

三、再讀課文:

這首詩歌寫的是雨後的哪呢?請大家邊讀邊思考。

四、有層次的指導讀:

這篇詩歌寫的是雨後的哪呢?板書:廣場。雨後的廣場什麼樣?誰來讀一讀?什麼是神仙?小朋友們爲什麼快樂得好像神仙一樣?

生:他們很自由,開心……

看誰能把雨後廣場的.美麗和小朋友們的快樂讀出來。

你在雨後會做什麼呢?

詩中的小哥哥也在踩水,他怕不怕濺溼衣服呢?

板書:使勁地

學習“使勁”兩個生字

摔一跤還驕傲?你怎麼理解的?誰能讀出驕傲的心情?

生:他玩得這麼痛快,根本不在乎摔了一跤和那水淋淋的泥褲子。

板書:歡喜、興奮、驕傲。

小妹呢?她怕不怕摔跤呢?(如果也摔一跤,不用再有顧慮了………和打雪仗潑水節一樣的心情)同時,也提醒大家,不要在下雨的時候把身上弄溼了。

板書:緊緊地,小心地,輕輕地

如果你在場,你會怎樣呢?

朗讀全文

五、指導書寫生字

觀察板書:使勁地,緊緊地,小心地,輕輕地

填上合適的詞,想一想這些詞有什麼特點?(大都是動作)

找一找書上“的”字後面也都是動作嗎?

請你說說你看出了什麼規律?(解決有同學常問爲什麼有時候用“的”有時候用“地”的問題。感受一下不同就行了)

課下可以觀察什麼時候用“得”字。

小學二年級語文《 雨後》教案3

廣場上成了一片海洋!

水裏一羣赤腳的孩子,快樂得好像神仙一樣。

小哥哥使勁地踩着水,把水花兒濺起多高。

他喊:“妹,小心,滑!”

說着自己就滑了一跤!

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褲子,嘴裏說:“糟糕──糟糕!”

而他通紅歡喜的臉上,卻發射出興奮和驕傲。

小妹妹撅着兩條短粗的小辮,緊緊地跟在這泥褲子後面,她咬着脣兒,提着裙兒,輕輕地小心地跑,心裏卻希望自己也摔這麼痛快的一跤!

一、引子

出示錄像[夏天景色]

夏天到了,你們高興嗎?

屏幕出現幾個詞語:雨後廣場糟糕……糟糕!

學生活動:根據提示的詞語,想象一段夏天裏發生的故事。

[設計意圖]先打開學生思維和想象的大門,引起學習興趣,如果有的學生讀過這首詩歌,按照本詩的內容去講故事,那也很好,順勢引導。

二、課題。

中國的作家冰心奶奶寫了一首有趣的詩歌《雨後》。

三、朗讀第一關:正確朗讀

1、學生活動:自由朗讀兒歌,自學不認識的字。

[設計意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特別強,特別是已經到了二年級下學期,學生的獨立識字能力非常高,因此,完全不必老師扶持,該放手時就放手。

師巡視參與,表揚查字典的學生、小組合作識字的學生和其他採取新穎有效的學習方式的學生,給其他學生啓示,使學習方式更加多樣,更適合自己。

2、通過學習,你們認識了哪些字?給大家講講吧!

[操作方式]找同學當小老師,把自己學會的字講給大家聽,教師相機點撥,有重點地指導幾個比較難認的字。

3、勇闖朗讀第一關,朗讀要求:正確

學生活動:自由參賽朗讀,互相評價。

[設計意圖]讀的特別好的同學往往會獨立朗讀,不太自信的同學可能以小組爲單位參賽朗讀,自由的朗讀形式可調動每個學生的朗讀興趣。

[操作方式]學生互評時的標準圍繞“準確”展開:讀音是否準確,有無丟字落字。

四、朗讀第二關:流利朗讀

1、喜歡讀這首兒歌嗎?爲什麼喜歡呀?引導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2、把詩歌讀熟了,讀流利了,就更喜歡了。

再闖第二關,朗讀要求:流利

屏幕出示兒歌,學生跟着讀,老師也跟着讀。

[操作方式]一節一節的出現,如果一遍讀的不熟練,就再讀一遍,第二遍要求大聲朗讀。

五、朗讀第三關:有感情朗讀

1、老師有感情的朗讀自己喜歡的一段兒歌。

其他同學評價老師的朗讀。

2、闖入第三關,朗讀要求:有感情朗讀。

學生活動:每小組選取其中的一段兒歌,合作表演小品,要求:生動有趣。小組表演哪一段,其他同學就朗讀哪一段。

[設計意圖]學生的表演把課文的情景再現出來,更重要的是把雨後哥哥妹妹痛快的心情調動起來,再來朗讀,更加有感染力。

六、附加關:背誦

1、剛纔那麼精彩的朗讀,讓許多同學都手舞足蹈,如果能背誦兒歌,相信你們一定表現的更棒!試試看吧!

2、學生活動:背誦兒歌,老師和學生一起試着背誦兒歌,互相鼓勵。

七、實踐作業:

如果在水中滑倒的是你,你的爸爸媽媽會怎樣做呢?

回家後有聲有色的把這首兒歌背給爸爸媽媽聽,或許他們會有一些讓你們意想不到的變化……

(板書設計略)

教學內容:

這是一首描寫雨後兒童嬉戲玩耍的詩歌,意境優美,基調歡快,比較適合朗誦和訓練說話。詩歌先總寫廣場上赤腳的孩子玩水時“快樂得好像神仙一樣”,然後集中寫兄妹倆在雨後玩耍時的快樂。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完成能讀、會讀和讀好的過程。

2、認識課文中的部分生字,體會夏天雨後遊玩嬉戲的歡快心情。

3、鼓勵同學們由熟練朗誦到試着背誦,積累語言。

教學重點、難點: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是重點。

2、能夠按照老師的要求自主學習,朗讀認字,讀出愉悅的心情是難點。

設計思路:

以讀爲本貫穿全課。在讀上設三關,要求讀的正確、流利、有感情,說話訓練、理解與想象穿插其中。環環緊扣、層層遞進,達到能讀、會讀和讀好的目的。

教學準備:

卡片、錄音機、兒歌《水花花、泥花花》磁帶

教學流程:

第一階段:導入階段(啓發思維,喚起學生生活體驗)

1、師:老師聽說咱們班的小朋友最聰明,看看誰能借助拼音把這幾個詞語度的又快又準!

(展示詞語:雨後廣場水花糟糕)

理解“糟糕”:糟糕是什麼意思呢,誰能給大家講講呢?(師及時點撥,隨時鼓勵)

3、看了這幾個詞,你想到了什麼事呢?說給大家聽聽吧!(生暢所欲言)

[設計意圖]先打開學生思維和想象的大門,引起學習興趣,如果有的學生讀過這首詩歌,按照本詩的內容去講故事,那也很好,順勢引導。這樣的導入設計,既認識了生字,理解了“糟糕”這個詞,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還引起學生閱讀興趣,順利引入課題,可謂“一石多鳥”。

師:大家都曾有過玩水的快樂,作家冰心奶奶把小朋友玩水的歡快情景寫成了一首詩,說不定,詩中還有我們的影子呢!大家想不想讀一讀呀?(板書:5雨後)

第二階段:朗讀階段。

一、攻克第一關:正確朗讀。

1、聽讀,初步感知。

2、領讀。

3、自己讀(學習方法:不認識的字圈起來,藉助拼音多讀幾遍)。

4、讀給大家聽,喜歡哪節讀哪節(師生互動評價,標準是是否準確,有無掉加字)。

[設計意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特別強,特別是已經到了二年級下學期,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非常高,遇到不認識的字他們會獨立解決,因此,完全不必老師扶持,該放手時就放手。

二、攻克第二關:流利朗讀。

師:喜歡這首兒歌嗎?說說爲什麼喜歡。(自由說,注意強調說完整)

把詩歌讀熟了,讀流利了,就會更喜歡了。

1、合作讀,互相讀讀比比(標準是是否熟練,聲音是否大)。

2、比賽讀,請人代替老師和大家比賽讀。

3、師生接龍讀。

[設計意圖]讀的特別好的同學往往會爭着獨立朗讀,不太自信的同學可能以小組爲單位參與朗讀,合作朗讀的形式可調動每個學生的朗讀興趣,既培養了同學們的合作意識,又達到了人人蔘與的目的。

三、攻克第三關:有感情朗讀。

師:咱們一起讀了,老師真快樂,大家快樂嗎?請大家閉上眼睛,聽聽歌裏的小朋友快樂嗎?(播放兒歌《水花花、泥花花》)

是啊,雨中的小朋友真快樂!請大家認真讀一讀詩歌的第一小節,看看大雨過後,廣場上玩水的小朋友快樂嗎?

1、哪一句看出來了?(發散思維,積累語言,指導說話“快樂得還像……一樣”。)

2、大家說得真好,他們的確很快樂,自己試試看誰能把他們快樂的心情讀出來。

3、自己試讀。

4、組內讀,讀得好的別的小朋友可以給他加上動作演一演。

5、請小組表演讀,好的給配上音樂。(樂曲未完,大家閉眼聽,腦子裏過電影別的小朋友會怎樣玩水,說一說)

[設計意圖]聽兒歌是爲了讓同學們體會小朋友盡情玩耍的快樂心情,爲下面的有感情朗讀奠定了感情基調,又趁機讓學生放鬆身心,起到了休息的作用。而學生的表演則把課文的情景生動地再現出來,更重要的是把雨後哥哥妹妹痛快的心情調動起來,再來朗讀,更加有感染力。給讀得好的同學配音樂,既提高學生興趣又渲染氣氛,最後達到曲終意未盡的效果,給學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間,使學生思維得到進一步開發。

第三階段:課外拓展階段。

佈置個性化作業(任選一題):

1、背一背:把你喜歡的小節背給同學或父母聽。

2、畫一畫:把小朋友雨後玩水的情景畫成一幅畫和同學們交流。

[設計意圖]以學生爲主體,在這裏佈置了兩個個性化作業任學生選擇,也是“尊重學生個性”的具體體現。

《雨後》這首小詩描寫的是雨後孩子們在水中盡情嬉戲的情景。初讀課文,很多孩子忍不住輕輕的笑出聲來,當我寫下“雨後”這個題目後,學生立即興奮起來:“今天的雨好象就是爲咱們下的。”然後就不由自主地朗讀起來。聽着那有滋有味的高聲朗讀,我知道他們已經走到文中,感受到了“小哥哥”、“小妹妹”那股高興勁,回想起自己水中玩耍的情景。那是心與心的交融,而課文就是他們情感的流瀉。無須再講,孩子們早已感受到了文中那份快樂。我只問到:“你覺得小哥哥、小妹妹和你們像嗎?”“像”!異口同聲地回答。“哪裏像?”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盡情地敘說起雨給他們帶來的快樂。在此過程中,我也解答了我的疑問:“你們踩水不怕鞋溼嗎?”“鞋溼了,就像剛洗過腳,冰涼涼的,特別清爽、痛快……”我想,此時學生一定理解“小哥哥滑了一跤卻也很高興,”因爲那就是他們的縮影,也正是童趣所在!我抓住時機問:“今天剛下過雨你們再想幹什麼”他們回答:“在水裏玩,太開心了。”“大家想一想雨中的情景,趕緊跟小夥伴說一說”。小組交流氣氛熱烈,代表發言也異常精彩。再讀課文孩子們很自然地讀出了小哥哥玩耍的酣暢,小妹妹的膽怯。學習後我又問學生,現在你們最想做什麼?有的說,我們也去玩。有的說,我也想寫一寫。

課後,我觀察起孩子們:雨中,孩子們在奔跑、嬉戲,澆溼了衣服卻更顯得高興;用傘堆成幾個“小蘑菇”,藏在“蘑菇”下。看到他們溼漉漉的樣子,直說“小心感冒”,他們卻咧嘴一笑:“沒事”!轉身又衝進雨中。難道他們也像小樹一樣需要雨水滋潤?雨後,操場的積水中,一大羣孩子不顧鞋溼在興高采烈的踩水,有時甚至跌一跤,還在嘻嘻笑。是的,那就是孩子的童真。

課後,我想了很多,現代教育讓我換位思考,我們要時刻爲孩子們服務,時刻激勵着孩子們拔節兒,以學生的.理解水平衡量學生的問題,我們要真心走進童心世界,讓孩子們享受語文。課堂要教給學生,我們少表態。疑點、難點讓學生自由討論解決,這是培養

學生口頭表達、思辨和歸納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

《雨後》一文,是一篇反映孩童生活,富有童趣的詩歌。詩中運用極其細膩筆觸,描繪了一對兄妹雨後踩水嬉戲的有趣情景,準確而又傳神地刻畫了兄妹倆不同的個性特點及喜雨愛水的心理特徵。全詩語言歡快流暢,富有節奏韻律,讀來琅琅上口,是一篇優美的兒童詩,適合低年級學生學習。

本課充滿童趣,在教學中,首先我從學生生活入手,結合他們自己的生活體驗,讓他們通過朗讀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樂。《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由於年齡特點,很多孩子都喜歡玩水踩水,那快樂的感覺長留心中。所以在教學中,我就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進入課文所描繪的玩水踩水的情境中去,在入情入境的感悟中享受兄妹倆踩水時的興奮和快樂,與之產生共鳴。特別是文中的二、三節中,哥哥雖然在玩水的過程中摔了一跤,仍然“歡喜、興奮、驕傲”。爲什麼滑了一跤卻反而“興奮和驕傲”,這是兒童一種特有的心理,貼近兒童的生活。

低年級閱讀教學中應以讀爲主線,以讀代講、以讀促講,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課文內容,體驗情感。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採用不同形式的反覆朗讀,在讀中感悟兄妹倆在踩水時的興奮與歡樂,並從讀中揣摩兩人的心理,感悟哥哥的擔心、歡喜、興奮和驕傲,以及妹妹的既膽小、又想玩水的矛盾心理。於是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在課文中找“快樂”。“看看從哪裏讀出小哥哥玩水的快樂呢?”我欣喜地發現學生找得很準確,不僅找出了相關語句,在讀的過程中還抓住了小哥哥的動作“使勁地踩”、“喊”、“滑”進行了表演讀。學生在讀“妹,小心,滑!”不僅喊出了樣子,還做了個差點滑倒的動作。我不禁會心地笑了!從他們聲情並茂,充滿童趣地表演中,我知道孩子們是真正走入課文中那熱鬧的雨後廣場中了。

小學二年級語文《 雨後》教案4

教學目標:

1、觀看每幅圖畫中人物的神態變化和人物四周事物的微小的變化,使同學養成勤于思索的好習慣。

2、藉助工具書瞭解每個詞語的含義,思索各個畫面同這些詞語之間的聯繫,培育同學觀賞漫畫的愛好,感受幽默的魅力。

3、通過讀圖的過程,進展同學的語言,激發同學的想象力。

4、熟悉6個生字,會寫5個字。積累成語,在會讀會寫的基礎上,理解這些成語的含義,並學習用這些成語說話。

教學重點:

熟悉6個生字,會寫5個字。積累成語,在會讀會寫的基礎上,理解這些成語的含義,並學習用這些成語說話。

教學難點:

藉助工具書瞭解每個詞語的含義,思索各個畫面同這些詞語之間的聯繫,培育同學觀賞漫畫的愛好,感受幽默的魅力。

教學關鍵:

培育同學觀賞漫畫的愛好,感受幽默的魅力。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預備:

教學掛圖、生字卡片、

查閱有關張樂平的漫畫資料。

相關學問點:

同學觀賞漫畫的力量。

教學突破點:

利用課件等形式讓同學感受漫畫幽默的魅力。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你看誰來了?(三毛)對,這就是中國漫畫家張樂平筆下的僕人公的形象,你們瞭解三毛嗎?誰能說一說。

今日我們就來學習一則張樂平筆下的幽默《雨後春筍》。

二、理解圖意。

看第一幅圖:說說這幅圖上都畫了誰,在幹什麼?理解:"悠閒得意'並用"悠閒得意'造句。

看其次六幅圖,分別說說圖上都畫了誰,在幹什麼?理解:"隨心所欲'"酣然入夢'"大吃一驚'"懷疑不解',並分別造句。

三、學習生字。

打開書,畫出本課的生字。拿出自己預備的和生字卡片,分組自學。

檢查預習狀況。開火車讀。

(1)先開單軌火車讀。

(2)再開雙軌火車讀。

四、識記生字。

這些生字你用什麼好方法記住的?

五、寫字。

本課"筍'和"解'書寫易錯,引導同學仔細觀看,留意每一筆的位置,強調"筍'字下面的`"尹'字撇不出頭;"解'字中,右半部分下方是"牛',不是"午',因此豎要出頭。

板書設計:

雨後春筍

筍悠欲津解

其次課時

教學流程:

一、觀看

三毛的帽子和那根竹筍一起長高了,三毛摘不到自己的帽子了。

思索爲什麼會這樣呢?

再觀看前三幅圖中沒有下雨,後三幅圖中下了一場雨,竹筍就是由於這場雨長高的。

二、思索

課題"雨後春筍'的意思原來就是下雨後,竹筍生長的特別快,三毛僅睡了一覺,帽子就摘不到了,誰能詳細地說說"雨後春筍'的意思。

雨後春筍:春天下雨後,竹筍長得很快很快,現在比方新奇事物的大量消失。

三、總結

看了這組漫畫:你最想說的是什麼?

使同學懂得漫畫能帶給我們歡樂,能讓我們在歡樂中學到學問,能讓我們更喜愛學習。

小學二年級語文《 雨後》教案5

教學目標:

1、會本課的5個一類生字和6個二類生字,讓孩子理解圖意和每幅圖對應的成語,並能簡潔地運用這些成語。

2、觀看圖畫和對比觀看來理解圖意,並採納小組合作的方法來講解圖畫大意,從而培育同學的語言表達力量和思維力量。

3、培育孩子的審美意識。並在學習中體會幽默中的情趣。由本課拓展出去,讓同學蒐集一些小幽默,養成多多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會本課中的5個一類生字,感悟漫畫的含義,體會幽默的情趣,並學會運用文中的成語。

教學預備:

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時數: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理解圖畫和成語大意,充分發揮同學的主動性,培育同學的語言表達力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老師直接出示"三毛'的圖片)同學們,你們知道他是誰嗎?老師簡潔介紹一下三毛的`創作人。(張樂平的漫畫人物三毛始創於1935年,最初只是飯後茶餘的消遣。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中,張樂平以畫筆爲武器,爲抗日救亡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中國漫畫寫下了重要的一頁。《三毛從軍記》描述的是三毛在國民黨軍隊裏的軍營生活,雖然含有一些諧趣的內容,但主調是諷刺,它揭露和抨擊了國民黨軍隊的腐敗。它標誌着張樂平的漫畫人物三毛從早期的趣味性進展到戰鬥性的質變,標誌着張樂平創作上的重大飛躍,也預示着張樂平連環漫畫傑作《三毛流浪記》的誕生。)今日,我們就來學習一幅以三毛爲僕人公的連環畫《雨後春筍》。(雨後春筍:春雨之後快速成長的竹筍。比方大量涌現的新生事物。)

二、理解幽默的含義,進展同學的口語表達力量。

1、齊讀課題,強調"春'是翹舌音,"筍'是平舌音。

2、看第一幅圖,找同學說一說圖中畫了什麼你能不能用一個成語來形容一下三毛此時的神態?[悠閒得意:悠閒拘束的樣子。]

3、接着請同學們觀看其次幅圖,直接出示成語"隨心所欲',讓同學結合圖畫的內容來說一說這個成語的意思。[隨心所欲: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很隨便的樣子。]

4、請同學們仔細觀看第三幅圖,引導同學根據由遠到近的挨次來觀看,然後說一說圖上都畫了什麼?引出成語"津津有味'。讓同學試着結合圖畫用"津津有味'說一句話。[津津有味:看得或吃得很有興味。]

5、同桌之間說一說第四幅圖畫了什麼?用幾句話兩個人之間講一講。並試着總結出一個成語"酣然入夢'。

6、仔細觀看第五幅圖,看看圖中有什麼變化,可以同前幾幅圖對比一下。(竹筍長高了)所以三毛此時怎麼樣了呢?"大吃一驚'你能說一說這個成語的意思嗎?

7、觀看最終一幅圖,說一說圖中又有了什麼變化?你依據三毛的神態總結一個成語。"懷疑不解'感到懷疑、不明白。

8、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些成語。

9、在小組內將這六幅圖連起來講一講"雨後春筍'的故事。

10、指名講一講。

三、思索:三毛爲什麼"大吃一驚'和"懷疑不解'?你能說一說嗎?

四、作業:給爸爸媽媽講一講這個小幽默。

其次課時

教學內容:複習成語,學習一類生字,認讀二類生字,並指導書寫。

一、讀成語卡片。(雨後春筍津津有味隨心所欲悠閒得意酣然入夢大吃一驚懷疑不解)

二、回顧漫畫情節。

三、學習一類生字。

1、先讀成語"雨後春筍',出示"筍'字,用部件組合法來記憶。本義:竹子初從土裏長出的嫩芽,可以做菜吃。擴詞:竹筍、筍芽、春筍

2、學習"悠'字。數筆畫。含義:(1)長期(2)閒適,閒散。擴詞:悠久、白雲悠悠、悠閒、閒適

3、學習"欲',部件組合法記憶。擴詞:慾望、爲所欲爲

4、"津',部件組合法。擴詞:問津、津津有味、津津樂道、天津

5、"解'多音字。擴詞:解決、一知半解

四、認讀二類生字:

1、惑:困惑、懷疑

2、酣:酣然入夢

3、疑:懷疑、疑心、疑慮、多疑

五、複習鞏固一、二類生字。

六、指導書寫。

筍:強調橫右邊出頭。

悠:強調不要把豎丟掉。

七、作業:書寫一類生字。

八、板書設計:

雨後春筍

圖片成語

筍悠欲津解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