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二年級教案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上《認識圖形》教學反思

本文已影響 3.5W人 

  1、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展開教學。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上《認識圖形》教學反思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圓,對二年級學生來說,到底認識了多少呢?認識了,有點認識,還是不認識?《標準》積極強調要找準學生的認知基礎、知識基礎。爲了體現《標準》精神,我經過了兩次不同的試教。第一次,按學生還不認識這些圖形進行教學,結果在認識圖形的環節中出現了與預計不符的情形:原本想利用讓學生給圖形取取名字來製造課的亮點(預計他們在取名字時會出現百花齊放的場面),以此來培養他們的創造性、發散性思維,誰知他們都輕而易舉說出名來,而且說出的名是與書上一樣的。我原本以爲的亮點頓失光彩。當時我馬上追問了一句:你們是怎麼知道的?學生們自豪地說:我們早就知道了。冷靜分析後,其實原因在我,在我不瞭解學生的知識起點,不尊重學生生活經驗。於是,我設計了一張調查表,調查我所教的兩個班111名學生,看看他們到底有幾人認識了這些圖形,結果在所調查的學生中,111人都能叫出這些圖形的名字,也就是100%的學生已經認識這些圖形了,有些學生還知道了橢圓、三棱柱等。既然學生都已經認識這些圖形了,也就不需要再讓他們爲圖形取取名了,可以將重點放在如何把知識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體現出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作用,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提高一個層次展開教學。

就這樣,第二種教學方案誕生了:直接從學生已經認識了上述圖形入手,展開教學,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2、 從學生喜愛的事物出發展開教學。

魯納說過: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於學生對所學材料本身具有內在的興趣。孔子也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要讓學生樂之,學習效果一定明顯。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引入了他們所熟悉、喜愛、樂見的卡通人物黑貓警長來創設愉快的教學情境,特別是讓他們幫助警長破案,這些對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非常有效。當遇到疑問時,大家運用圖形知識仔細分析,尋找線索,排除一個個可疑對象,直至最後抓到小偷。整個破案的過程,既是鞏固知識的過程,又是嘗試成功的過程。在小結時,有的學生說:想不到這些圖形有這麼大的用場,還可以破案。課後,還有很多學生圍着老師說:這節課真是有趣。

  3、藉助多媒體計算機演示,使教學更貼近學生。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了現代教學媒體,製作了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配套、簡單又實用的課件,實現了人(師、生)機(黑貓警長)對話,通過幾句簡單的人機對話引發學生探究的興趣。還把各種交通標誌牌,破案情節中的各種腳印、汽車以及四個案發時到過現場的人的圖片(GIF文件)通過電腦搬到教室的大屏幕上,使教學更貼近學生。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激發了孩子思維的火花。例如,課件中出示各種殘缺的鞋印,讓學生猜測可能是什麼形狀的圖形,學生們想像豐富,得出五花八門的結果。這些猜測有助於學生觀察、分析能力的發展。通過多媒體動畫的演示驗證學生的猜測,又使學生從中體會到:要正確猜測形狀,就必須仔細觀察、認真思考。這有助於學生培養良好的思維方式,提高學習的專注力。同時,由於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融化了知識的難點,讓學生學得更有趣、輕鬆,更有收穫、值得回味。

  4、營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

《標準》積極主張營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在本節課中,教師力爭與學生打成一片,爲學生創造極大的創造空間:教師站在學生當中或乾脆與一位學生合坐在一起,傾聽他們的討論或參與他們的討論。當老師成了學生的夥伴,成了學生的朋友後,在與學生一起探究知識時,學生便無拘無束,敢於大膽地說,表達自己的觀點。

  5、需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1)關於起點。在引入環節,讓學生塗一塗時,沒有預計到大部分學生用彩色筆塗的速度那麼慢,所需的時間那麼長。以致影響了整堂課的時間,因此,對學生的起點不能侷限於知識起點的研究,還應涉及到技能起點等諸方面。

(2)關於傾聽。能傾聽同學的發言,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傾聽,有利於提高自己,達到取長補短之目的。幾次試教下來,發現學生要表達自己觀點的慾望極強,舉起高高的手,有的甚至情不自禁站了起來,惟恐叫不到他(她),場面是熱鬧之至。但是傾聽他人發言的習慣很差,同學在回答問題或表達觀點的時候,另外的同學卻往往表現出煩躁、不經意、無所謂甚至爲沒被叫到而懊惱的現象,或是還是一直舉起高高的手,等着老師叫到他在同學回答問題時,卻忙着管自己,學習效果往往打了折扣。

因此,如何讓學生認識到傾聽的重要性,進而養成他們自覺、主動傾聽的習慣,是值得每位新課程老師研究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