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范進中舉》第一課時教案設計(精選9篇)

本文已影響 1.18W人 

作爲一名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范進中舉》第一課時教案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范進中舉》第一課時教案設計(精選9篇)

《范進中舉》第一課時教案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瞭解《儒林外史》,學習通過對比和襯托表現人物的寫法。

2、理清小說的情節結構,瞭解諷刺手法的運用,理解范進人物形象的典型性。

3、瞭解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殘害和社會的世態炎涼。

教學重點:

1、掌握刻畫人物的方法及諷刺藝術。

2、概括人物的性格。

教學難點:

1、分析范進中舉而發瘋的原因。

2、寫張鄉紳與范進對話的作用。

課堂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步驟:

一、導入新課,激發情趣。

“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被古人稱作人間四大幸事。前三件人皆有之,惟獨第四件乃幸中之幸。試想:插花遊街,衣錦還鄉,該是何等的榮耀!於是就有了一代一代士子的“十年寒窗”,於是有人“金榜題名”,有人“一舉成名天下揚”,這不,報錄的人來了,范進中舉了,“金榜題名”了,可范進呢?我們一起去看-----(板書)

二、走近作家作品。

1、作者:吳敬梓,字敏軒,安徽省全椒縣人,清代小說家。

2、作品:本文節選自章回體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主要描寫封建知識分子的生活和精神狀態,揭露科舉制度的腐朽以及在這個制度奴役下的士人的醜惡靈魂。它是中國古代諷刺小說的典範。

三、回溯科舉常識。

1、科舉制度的起源:始於隋唐時代,明代八股取士,清代實行分級考試。

2、清代科舉分爲三級:鄉試;會試;殿試。鄉試第一名稱爲“解元”,會試第一名稱爲“會元”,殿試的前三名稱爲狀元、榜眼、探花。

3、科舉歷程:童生→生員→秀才→舉人→貢士→進士

4、科舉內容:八股文、五經、四書。

四、放錄音,整體感知課文

1、在聽的過程中,勾畫出文中出現的主要人物,並判斷小說的主人公是誰。

①范進、胡屠戶、范進娘、胡氏、衆報錄人、鄰居甲、衆人、衆鄰居、報錄人中的一個、鄰居乙、鄰居丙、管家、張鄉紳。②范進

2、框出文中的生字難詞

五、點生上臺演示基點梳理1---4,師生共同訂正答案。

六、師生互動,研討並探究課文。

1、《儒林外史》這個書題如何理解?

儒林:指讀書人這個階層;外史:是記載那些沒有寫入“正史”的不堪稱道的軼事的。

2、試劃分本小說的情節結構。(五部分或三部分均可)

脈絡:中舉前→ 中舉→中舉後→(喜極而瘋)→(清醒過來)

3、研討課後習題二,體會對比手法的運用。(點生上臺填表後,師生共同訂正)

① 中舉前 中舉後

胡屠戶 稱呼:現世寶、爛忠厚沒用的、癩蛤蟆 老爺、天上的星宿、賢婿、姑老爺

態度:(前倨) (後恭)

衆鄉鄰 態度:漠不關心(a、家裏餓了兩三天 熱心幫忙(a、拿東西b、尋范進

b、到集上賣雞說明無人過管) c、細心照顧他)

張鄉紳 態度:不屑一顧(同在桑梓,

一向有失親近) 贈金又贈房)

范進 遭遇:貧寒困頓(茅草棚、每日小菜飯) 有人送米送菜,贈金又贈房

②對有錢有勢的人極力巴結;對無權無勢的人冷漠無情。

4、通過上面的對比分析,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下面人物的性格特點。(生說師板書)

范進:懦弱委瑣、甘受屈辱、自卑自賤、迂腐無能、逆來順受。是一個熱衷科舉、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下層知識分子。(中舉前)圓滑世故、狡詐虛僞。(中舉後)

胡屠戶:欺貧愛富、趨炎附勢、貪婪虛僞、庸俗自私的勢利小人。前倨後恭(市儈形象)

張鄉紳:圓滑世故、狡詐虛僞、攀附權貴。

七、判斷:讀完課文後,你對范進喜極而瘋的場面肯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一想,這是喜劇,還是悲劇?(可暢所欲言,說出理由)

1、喜劇:

①文中寫范進發瘋和胡屠戶打嘴巴都運用了誇張手法;

②揭露了當時士人熱衷功名的醜惡靈魂和市儈的趨炎附勢的嘴臉;

③ 范進最終清醒過來,結局圓滿。

2、悲劇:

①封建科舉制度徹底地腐蝕了他的靈魂,范進已失去了他獨立的人格和自由;

②世態炎涼,人情冷暖,在他身上發生戲劇性變化,這個社會是可悲的。

3、悲喜劇:對范進來說大悲之後有大喜,人生發生了轉折,各色人物表演帶有諷刺性、喜劇性;對整個社會來說又是悲劇。

八、遷移:你還知道哪些封建科舉制度下的悲喜劇?說出來和同學們交流一下。(魯迅的《孔乙己》)

九、作業:完成本課的《導與練》聽課手冊。

教後反思

點評名著,展示人物內心世界的“無我之鏡”----讀《儒林外史》,之後可讓學生用一句話點評課文,語言要精闢。

《范進中舉》第一課時教案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瞭解故事情節,學習刻畫人物特點的方法,體會誇張、對比手法的巧妙,認識封建社會庸俗腐敗的人情世態及封建科舉制對人的毒害。

【教學重點】

欣賞諷刺藝術,感知藝術形象。

【教學難點】

范進發瘋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查──熟知字詞

1、點名讀:

挈;腆;綰;摜;醺;菩薩;啐;皁靴

2、點名解:

唯唯連聲;謹具賀儀;果不其然;桑梓;軒敞;渾家;華居;兀自

二、導──走近作者、作品

1、導言:

十年寒窗苦讀書,一朝成名天下知,但有人卻因此歡喜而瘋。這到底是喜劇還是悲劇呢。一起進入課文《范進中舉》。

2、作者、作品:

作者吳敬梓,字敏軒,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說家,他也參加過科舉考試,但儒林羣醜的爾虞我詐、趨炎附勢,使他洞察了世態炎涼,看透了科舉制度的腐朽。於是便創作了一部描寫封建社會後期知識分子及官紳的活動和精神面貌的長篇諷刺小說,共55回,本文選自第3回。

三、講──走進故事

1、欣賞《范進中舉》的圖片故事。

2、速讀,概括大致情節。

預案:整體上由范進中舉前和中舉後兩部分構成。具體體現在:范進進學,岳丈祝賀;借錢遭罵,范進偷試;范進賣雞,捷報到家;范進發瘋,屠戶治病;鄉紳造訪,饋銀贈屋;范進送銀,屠戶回家。

四、找──走近人物

1、尋讀:

思考:中舉前後范進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周圍的人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同桌討論後全班交流:

預案:以胡屠戶爲例。稱呼:現世寶──賢婿老爺;對范進的外貌評述:尖嘴猴腮──才學又高,品貌又好;動作:腆着肚子,啐在臉上,罵個狗血噴頭──手顫抖,扯衣襟,千恩萬謝,低頭,笑迷迷。范進、衆鄉鄰、張鄉紳的變化點名讀文中相關詞句。

3、發現人物:綜合描寫人物的句子,在上一活動的基礎上,歸納人物特點。

小組活動:分四小組分別歸納范進、胡屠戶、張鄉紳、衆鄉鄰。

預案:范進──熱衷功名,迂腐無能,中舉前卑怯畏縮,逆來順受。胡屠戶──前倨後恭,嗜錢如命,庸俗自私,趨炎附勢,貪婪虛僞。張鄉紳──老奸巨滑,善於拉攏、攀附權貴。衆鄉鄰──趨炎附勢,巴結討好。

五、議

深思范進喜極發瘋、探究衆人前後變化的原因。

自由交流,暢所欲言。預案:一旦中舉便飛黃騰達,這與范進之前的貧窮生活和卑微的地位將形成巨大的反差,他脆弱的神經受不了如此大的變化。范進的發瘋是對封建科舉制度毒害人的最大諷刺。另外,封建科舉制度造就的“功名富貴熱”不僅毒害了知識分子,也毒化了整個社會,毒化了所有人的靈魂。

六、賞──精段賞析

齊讀第五段。

1、賞析角度一:層次感。

預案:昏厥,瘋跑,跌倒,瘋跑上集。

2、賞析角度二:描寫方式。

預案: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如老太太的慌,報錄人和衆鄰居的嚇一跳,衆人拉不住等均屬於側面描寫。

3、賞析角度三:細節描寫。

預案:“踹”、“掙”、“跌”、“拍”、“笑”體現了瘋勁十足。

4、賞析角度四:誇張手法。

預案:有生活的真實感。

自讀末段,自由品味。

七、移──知識遷移

思考:如果你是同時代的讀書人,你會像范進一樣去考科舉嗎?

你怎麼看封建社會的科舉?你又怎麼看現在的高考,兩者有區別嗎?

自由交流。

八、談──暢談讀此文後的感受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就本文主題、寫法或其他角度展開。

九、比──比較閱讀

教師下發《孔乙己》文字資料。

教師提示:兩文均把批判矛頭對準了封建科舉,但一個受人嘲笑,遭人凌辱,窮困而死,一個卻終於叩開了功名利祿的大門。可從人物特點、寫作手法等展開對比。(課外可收集資料後完成)

【板書設計】

范進中舉

前;後

生活貧窮;對;生活富有

地位卑微;比;生活顯赫

《范進中舉》第一課時教案設計 篇3

【教學目的】

一、認識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會趨炎附勢的世風。

二、體會運用對比和誇張進行諷刺的方法。

三、體會通過語言、動作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教學重點】

人物的語言、動作的描寫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如果說《孔乙己》是一個充滿笑聲的悲劇,控訴了科舉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個社會的世態炎涼。那麼今天,當我們認識又認識一位古代知識分子--范進,他原來也是個下層知識分子,年近半百終於考中了舉人,命運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我們學習從清代小說家吳敬梓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節選的課文《范進中舉》。

(二)檢查預習

1.《儒林外史》是一部怎樣的小說?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三)速讀課文,劃出描寫范進的有關內容。

請同學繪聲繪色地複述范進中舉後發瘋的醜態。

(四)討論:

1.范進爲什麼會發瘋?

2.范進是怎樣的一個人?說出根據。

(主要是兩點:①熱衷功名利祿,夢寐以求躋身於統治階級行列。所以家中斷糧,仍要去參加鄉試;一旦中舉便樂極發瘋。②虛僞。張鄉紳送銀子,范進“再三推辭”,“才把銀子收下”。可張鄉紳剛走,“范進即將這銀子交與渾家打開看,”可見推辭是假意。)

3.孔乙己淪爲乞丐,可范進中舉了“老爺”,兩個人的命運相反,爲什麼說《范進中舉》一文也揭露了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毒害?

(兩個人思想本質是一樣的。在封建社會,下層知識分子憑科舉道路而改變社會地位的只是極少數,若范進考不中,命運也將是悽慘的。所以寫范進中舉後而發瘋正是從另一個角度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4.通過范進這個藝術形象,我們可以看出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麼?

(批判科舉制度對整個社會尤其是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范進中舉》第一課時教案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學習通過外貌、語言等手法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2.理解誇張、對比手法的巧妙運用。

3.比較孔乙己與范進的人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難點

誇張、對比手法的運用及瞭解孔乙己、范進的不同遭遇,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教學準備

錄音材料、多媒體和小黑板。

設計思路

從整體上把握結構,比較范進中舉前後的經濟與社會地位,合作探究文章的諷刺的表現手法,培養學生對小說情節及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教師導人:孔乙已是熱衷功名的知識分子,孔乙己的傲氣、偷竊、懶惰,讓我們同情、可嘆,而范進中舉的情形又是如何的呢?(板書課題及作者。)

2.學生讀註釋①。

(出示課件l。)

師補充:《儒林外史》成書於作者50歲以前,這部長篇諷刺小說共55回,刻畫了100多個人物,但並無一中心人物作主幹,是連綴很多故事而成的長篇小說。可是全書卻有一箇中心思想,這就是通過對科舉制度的弊害和知識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墮落的描繪,深刻地揭露和強烈地抨擊了封建社會道德風俗的敗壞和政治的黑暗。它確實是一幅刻畫人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會儒林羣醜圖。

要求:記住作者。

二、自主學習

(出示課件2。)

聽錄音,熟讀課文完成以下題目。

1.自讀課文畫出字詞。

2.范進中舉前後的狀況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3.試分析人物的語言,理解人物的形象。

三、合作學習

1.找出文中你認爲寫得好的語句,小組或同位、前後位之間交流。

2.分角色朗讀課文,進入各自的角色,體會胡屠戶、范進這些人物的形象。

四、反饋交流

(出示課件3。)

1.給加點字注音。

(見《新課標作業設計》本課中的“積累運用”部分。)

(讓一同學回答,其他同學訂正。)

2.范進中舉前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問:范進中舉前,家境貧寒,社會地位卑微,文中如何體現的?中舉後其經濟與社會地位有了怎樣的變化?通過比較可以看出本文通過什麼表現手法,諷刺了當時怎樣的人情世態及科舉制度的罪惡?

明確:(本文主要抓住吃、用、住等方面來寫范進的經濟狀況,通過旁人對范進的態度來寫其社會地位。中舉後的范進經濟與社會地位迅速提高。本文主要通過對比、誇張等手法諷刺了當時趨炎附勢的人情世態,諷刺了科舉制把讀書人毒害到不可救藥的地步,把一般人的靈魂扭曲得不成樣子的罪惡。)

(以比較作爲深入理解文章的突破口。)

3.分析人物語言,體會人物形象。

明確:(胡屠戶說的話佔了很大的篇幅,通過他自己的語言把這位典型的市儈形象栩栩如生地勾畫了出來,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人。范進的語言也隨着身份地位的變化而不同,表現其迂腐無能、狡詐虛僞的性格。)

五、研讀賞析

(出示課件4。)

學生閱讀文章第5段,完成下列題目。

提問:

1.本段描寫的中心內容是什麼?范進喜瘋的過程可分爲幾個層次?

討論後明確:(本段描寫的中心內容是范進的瘋態。)

瘋態分四層描寫:(昏厥——瘋跑——跌倒——瘋跑上集)

2.本段描寫哪些屬於正面描寫?哪些屬於側面描寫?這些側面描寫的內容分別起了什麼作用?

明確:(寫范進的文字屬於正面描寫。寫其他人的文字屬於側面描寫,對范進的瘋態起烘托作用。)

(1)老太太的慌:(烘托范進昏厥的怕人。)

(2)報錄人和衆鄰居都嚇了一跳:(烘托范進飛跑的瘋狂。)

(3)衆人拉不住:(烘托范進瘋勁之大。)

(強調,細節描寫及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的結合都是值得注意的地方。細節描寫是對人物外貌、行動、心理、語言或周圍事物某一細緻特徵所做的具體細緻的描繪,這種描寫有利於突出人物形象和主題思想。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使得兩者相得益彰,可以強化藝術形象,加深讀者的印象。)

六、梳理鞏固

學生談本節課收穫。(不必按教師的思路面面俱到,學生只要能回答出一兩方面即可。)七、拓展延伸

(如有時間可在課堂完成。)

做《新課標作業設計》中“閱讀理解”的第二部分。

八、佈置作業

做《新課標作業設計》中的“遷移延伸”部分。

《范進中舉》第一課時教案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習體會課文諷刺、誇張的語言;

2.理解分析范進和胡屠戶的形象(前後對比);

3.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嚴重毒害。

教學重點、難點

1.范進、胡屠戶的形象對比(重點)

2.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嚴重毒害。

教學目標:

1.掌握字詞:注音、解釋;

2.介紹文學常識及有關明清科舉制度的文化知識;

3.整體感知小說的情節結構;

4.分析1—5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介紹作者吳敬梓及《儒林外史》

1.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說家。

2.《儒林外史》是我國第一部章回體長篇諷刺小說,計五十五回,課文節選第三回的後半回,原題是“周學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戶行兇鬧捷報”。

3.明清科舉制度簡介

童試—秀才(生員、相公、進學)

正式的科舉考試分三級,即鄉試、會試、殿試。他們的第一名分別叫解元、會元、狀元。

三、檢查預習情況

1.注音

2.解釋下列詞語

體統同案火候 局不過 兀自 桑梓 萬貫家私 謹具賀儀 相與

四、範讀課文

要求學生思考預習題及情節結構

五、整體感知課文情節

課文圍繞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時間順序組織材料,對比描寫范進中舉前後不同的境遇,可分爲兩部分:

(一)(1—2)寫范進中舉困的家庭生活和卑微的社會地位以及他不顧一切參加鄉試的情況。

(二)(3—12)寫范進中舉後高興得發了瘋及其社會地位的顯著變化。

①(3—5)寫范進上集賣雞和喜極而瘋。

②(6—10)治瘋;

③(11—12)張鄉紳拜會范進。

六、師生共同討論課文第一部分。

1.結合註釋自瀆課文,並理解文義。

2.討論下列問題。

①分別概括第一段、第二段的中心意思;

②范進中了相公,胡屠戶來賀喜,帶了哪些禮品?寫明禮物的作用是什麼?

③胡屠戶“教導”范進的話主要有兩層意思,請用文中的話來回答。

④“體統”的實質是什麼?

⑥范進不知丈人小氣嗎?爲什麼硬着頭皮商議盤纏?

⑦屠戶爲什麼斷定范進中不了舉人?

⑧找出第二段中表現范進對功名的追求如癡如迷的心理描寫的語句。

3.小結

這部分側重寫胡屠戶的倨傲,精彩的語言描寫和簡練的動作描寫,把胡屠戶粗俗勢利的嘴臉勾畫得活靈活現。寫范進幾處都只用簡筆,反而顯出他在胡屠戶面前卑怯畏縮、忍氣吞聲的可憐相,胡屠戶斷言范進考舉人“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來,第二部分再寫范進中舉就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七、師生共同討論課文第二部分第一層

1 .學生默讀結合註釋弄懂文意

2.討論下列問題:

①設計范進上集賣雞有什麼好處?

②“三步兩步走進屋裏來”,報喜人擁着他也擁不住,顯出范進什麼樣的心情?

③第五段寫范進歡喜瘋了,作者運用了多層次的`細節描寫,可分爲哪幾個層次?試找出描寫范進發瘋時的語言、動作、神態的詞語和句子。

④爲什麼新貴人歡喜得竟至於瘋了?瘋態的描寫哪些地方最有諷刺意味?

八、作業:

抄寫有關字詞的音形義;.

《范進中舉》第一課時教案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

1、通過分析人物的語言,動作等細節把握人物形象。

2、學習通過對比和諷刺突出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

3、深刻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教學重點:

1、分析范進、胡屠夫等人物形象。

2、深刻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教學難點:

1、理解范進中舉反而喜極發瘋這一現象。

2、欣賞本文的諷刺藝術。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語:

同學們請看,這是什麼(提問的同時亮出彩 )

是的,彩 !小小彩 。現代社會,多少人憑藉它而一夜暴富,改寫了命運。在我國封建社會,如果人們希望改寫個人命運,實現飛黃騰達的夢想,是不是也憑彩 呢?(不是)

的確,大多數人只有憑藉參加封建科舉考試,憑“中舉”才能實現。

今天,我們就借吳敬梓的眼睛,通過范進及其身邊人來見證封建科舉。

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的巨大威力。

二、分析主人公范進

1、提問:課文是怎樣描寫范進的喜極發瘋的過程? 請學生簡要複述這一情節。

討論並歸納:范進喜極發瘋的過程可分作四層。

明確: 昏厥 → 瘋跑 → 跌倒 → 瘋走集上

2 提問:課文寫范進的喜極而瘋說明了什麼?

討論並歸納:在封建社會,讀書人一旦中舉,那就平步青雲。范進末中舉前窮愁潦倒,受盡屈辱。中舉後,即能吐盡幾十年的苦水悶氣,從此將身價百倍,富貴榮華。因此,這是范進夢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極而瘋。文章着重刻畫范進顛狂的醜態,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3、提問:你認爲主人公范進是怎樣一個人?

貧困潦倒、唯唯諾諾、逆來順受、圓滑、虛僞、世故、猥瑣懦弱、熱衷功名

4、提問:刻畫范進這一人物形象,作者要告訴我們什麼?

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讀書人命運的主宰,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5、提問、范進中舉前後,胡屠戶對他的態度發生了哪些變化?

小說對比描寫胡屠戶在范進中舉前後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使他的前倨後恭、欺貧愛富、趨炎附勢、嗜錢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儈的性格,躍然紙上。

三、提問

諷刺是本文突出的藝術特徵,找找全文可笑的地方,想一想在笑的背後隱含着什麼?

在笑的背後隱含着作者對科舉制度懷着深惡痛疾的態度,作者痛感科舉制度已把讀書人腐蝕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作者借小說人物的塑造,深刻揭露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以及對讀書人的腐蝕和毒害。

四、主題

范進中舉前後狀況的變化,反映了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讀書人命運的主宰,以及在這種制度下人與人之間的勢利關係和世態的炎涼。

五、結合對文本內容和范進的理解,請你爲“范進中舉”擬一副對聯

六、作業:

發揮想象,續寫故事。 就在胡屠戶剛笑咪咪地走出范進家門,沒多久,來了四報說,前三報弄錯了,中舉的不是現在的范進,而是鄰莊范進。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請你展開合理的想象,續寫故事,不少於200字。

《范進中舉》第一課時教案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介紹吳敬梓與《儒林外史》。

2、理解主題:從范進中舉前後地位、經濟狀況變化把握科舉制度的罪惡,從周圍人的態度變化了解世態。

3、范進喜極而瘋片斷精讀。

教學難點

1、對人物的描寫:多層次的細節描寫、精彩的語言描寫和動作、神態描寫。

2、高度誇張的諷刺藝術。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

(一)新知導入

1、知識鏈接:關於作者。 本文節選自《儒林外史》第三回,作者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安徽省全椒縣人,清代小說家。出生於官僚地主家庭。父親吳霖起,是一個具有儒家正統思想的知識分子,對吳敬樣的思想有一定影響。吳敬梓不善於治理家業,又喜歡慷慨資助別人,與朋友歌吟豪飲。父親死後,不幾年家產便變賣殆盡。他二十三歲中秀才,此後科場一直不利,到三十歲還沒考上舉人。家業蕩盡,功名又無希望,被族人視爲敗家子,於是遷居南京,靠賣文和朋友接濟爲生,生活相當貧困。由於科場不遇和家道衰落,他飽嘗了世態炎涼,逐漸認識了八股科舉的腐朽糜爛,產生了厭棄功名富貴的思想。廣泛的交遊,長期同官僚、政客、名士之流的周旋,使他對官場的腐敗,儒林的墮落,有了較深刻的認識。這一切使他胸中鬱結了憤世嫉俗之情。安徽巡撫推薦他去參加博學鴻詞科考試,他抱着鄙薄功名富貴的態度,託病拒絕了。乾隆十六年,皇帝南巡,別人都去恭迎“盛典”,他卻“企腳高臥向栩牀”,表示了對最高統治者的鄙視。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就是在作者這樣的生活和思想基礎上寫成的。

2、知識鏈接:關於作品。 《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體長篇諷刺小說,是中國古典文學中諷刺藝術的最高峯,給後世的譴責小說以直接影響。它以整個封建社會爲批判對象,以不同類型的封建知識分子爲中心,通過對他們生活和心靈的描繪與剖析,勾畫了“儒林”的醜惡形象。

3、知識鏈接:關於封建科舉制度。

科舉制度始於隋唐時代,隨着封建社會的日趨沒落,科舉制度從內容到形式都越來越反動腐朽。明代開始實行八股取士,考試限定由四書五經命題,寫文章必須“代聖人立言”,不許有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形式上講究起承轉合等八股格套,鉗制人民的思想,培養忠順的奴才。許多讀書人都把舉業當作人生第一要義。他們寒窗苦讀,皓首窮經,精神空虛,百無一能,成了科舉考試的奴隸。

清代的科舉制度是這樣的:清人爲了取得參加正式科舉考試的資格,先要參加童試,參加童試的人稱爲儒童或童生,錄取“入學”後稱爲生員,又稱爲庠生,俗稱秀才。這是功名的起點。

正式的科舉考試分爲三級:

(1)鄉試

(2)會試

(3)殿試。

鄉式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一次。鄉試取中後稱爲舉人,第一名稱爲解元。會試在鄉試後的第二年春天在禮部舉行。參加會試的是舉人,取中後爲貢士,第一名稱爲會元。殿試是皇帝主試的考試,考策問。參加殿試的是貢土,取中後統稱爲進土。殿試分三甲錄取。第一甲踢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第一甲錄取三名,第一名俗稱狀元,第二名俗稱榜眼,第三名俗稱探花,合稱爲三鼎甲。

活動2講授:整體感知

(二)整體感知

1、自己朗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體會語氣,語調的運用,注意文下注釋中一些舊小說中的詞語的解釋。

(2)圍繞“中舉”這一中心事件,按時間順序將選文分成“中舉前”和“中舉後”兩個部分。

討論並歸納:

第一部分(l~2段):寫范進進學回家到中舉前的情況。

第一層(1段):寫范進進學回家,丈人胡屠戶前來賀喜。

第二層(2段):寫范進向胡屠戶借盤纏應鄉試,遭到拒絕和辱罵。

第二部分(3~結束):寫范進中舉後情景。

第一層(3~5段):寫范進中舉後喜極而瘋。

第二層(6~10段):寫胡屠戶治瘋。

第三層(11~結束):張鄉紳拜會和胡屠戶受贈。

2、分析范進形象

中舉前後,范進產生了那些變化?(從經濟狀況、社會地位、對人態度等方面來談)

(1)中舉前

學生默讀第1、2兩段,思考:兩段有哪些地方能表現范進的社會地位與經濟狀況?在這種情形下,他仍偷偷參加鄉試,這說明了什麼?明確:如“這十幾年,不知豬油也曾吃過兩三回”,“家裏已是餓了兩三天”幾句可見范進家境貧寒,而胡屠戶對他的輕侮中可見他社會地位低下,面對屠戶的訓罵,他竟然“唯唯連聲”。在這種情形下,他仍偷偷赴試,更表現出他對功名的熱衷。

(2)中舉後

學生讀第5段(本段運用了誇張的手法,本文的誇張是通過對比和諷刺實現的。)研讀這一段人物描寫,可謂窮形盡相,躍然紙上。

作者主要運用了兩種技法,一種是多層次的細節描寫,一種是側面烘托。范進歡喜瘋了的過程,分作四層。第一層寫昏厥,第二層寫瘋跑,第三層寫跌倒,第四層寫瘋走上集。

第一層寫昏厥。用“看”“念”“拍”“笑”寫范進喜極的動作,用“往後一交跌倒,牙關咬緊,不省人事”寫范進昏厥的動作神態。語言描寫中“噫”寫出驚喜過望的心情。“好了”寫幾十年追求功名,一旦實現,富貴榮華滾滾而來。

第二層寫瘋跑。用“爬將起來”“拍着手大笑”“飛跑”這些動作描寫,寫足了范進的瘋勁。用重複的語言,寫狂喜的心情。

第三層寫跌倒。用富有諷刺性的外貌描寫,寫范進一腳端在塘裏的醜態,“頭髮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包含了極其強烈的諷刺意味。

第四層寫瘋走集上。“拍着笑着”的動作描寫,寫盡范進的瘋態。范進的瘋,是因喜而瘋,范進的喜,是喜至於瘋。

作者緊緊把握這一特點,逐步展開。四層中,拍手的動作,笑的表情幾乎一以貫之,又略有起伏。范進的語言描寫,前兩層中用反覆手法作了安排。反覆中又有變化,前一處用“好了”,後一處只用一個“好”字,衝動的勁兒又有區別,足見用詞的細心。

側面烘托有兩種:一種是零星的穿插在范進喜瘋的每個過程之中,一種是集中的安排在正面描寫之後。用老太太的慌,烘托范進昏厥的怕人,用報錄人和鄰居都嚇了一跳的表情,烘托范進飛跑的瘋狂,用衆人拉他不住的動作,烘托范進的那股瘋勁,一處處襯筆都突現了中心人物。

3、提問:課文寫范進的喜極而瘋說明了什麼?(設置這一情節的作用是什麼?),

討論並歸納:

在封建社會,讀書人一旦中舉,那就平步青雲。范進未中舉前窮愁潦倒,受盡屈辱。中舉後,即能吐盡幾十年的苦水悶氣,從此將身價百倍,富貴榮華。因此,這是范進夢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極而瘋。文章着重刻畫范進顛狂的醜態,充分表現了范進的利慾薰心,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4、提問:范進是本文着力刻畫的中心人物,試分析范進的人物形象。

討論並歸納:

范進是一個熱衷功名的下層知識分子,大半生窮困潦倒,到54歲才考進秀才。他中舉之前,窮得揭不開鍋,鄰里沒有一個借米賙濟他。他地位卑微,受人歧視,岳父可以任意辱罵他。他中了秀才,社會地位纔有所改變,可是胡屠戶對他的態度仍然十分粗野傲慢,臭罵他,訓斥他,他總是習慣的“唯唯連聲”,逆來順受,甘受屈辱。

范進中了舉,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幾十年來的貧困、屈辱一旦過去,夢寐以求的功名富貴一旦出現,政治、經濟、社會地位一旦改變,就使他驚喜得發了瘋。那可憎可笑的瘋癲形象被描繪得淋漓盡致。范進的喜瘋病被胡屠戶一罵一打治好後,他回憶瘋跑中的情景,別的都“昏昏沉沉”記不得,唯獨“記得是中的第七名”。課文刻畫了范進這個爲功名利祿而神魂顛倒的典型形象。

活動3講授:小結本課

四、小結

本文着力刻畫了范進這個熱衷科舉的下層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描述了窮秀才范進中舉前後的生活經歷,深刻揭露並辛辣地諷束了封建科舉制度,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及其對讀書人的腐蝕和毒害。

活動4堂堂清練習

(一)給加點字的音。星宿()齋公()醺醺()癩蝦蟆()閻王()攥()帶摯()啐()簇擁()僥倖()綰()作揖()行()事醺()腆()諱()桑梓()

(二)指出下列字音、字形或解釋有誤的一項()

A、帶摯(qiè):提攜。契約(qì):證明出賣、抵押、租賃等關係的文書。

B、作揖(yī):舊社會通行的一種棋手禮。編輯(jí)對資料或作品進行整理枷工,也指做這種工作的人。

C、省儉(shěng):節約,不浪費。不省人事(xǐng):不明白事理,不懂事。

D、踹(chuài):踩,踏,腳底向外踢。揣(chuāi):藏在衣服裏。

(三)填空題。

1、《儒林外史》是一部體長篇 xx小說。作者xx,字xx,安徽省全椒縣人,xxxx代小說家。

2、《范進中舉》一文的中心事件是xx。小說極力描繪范進喜極而瘋的醜態,揭露了xxxxxx。

活動5作業:

課後作業完成課後練習第1題。

《范進中舉》第一課時教案設計 篇8

一、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

古人常說人生有四大幸事: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尤其是金榜題名,可以說是封建社會讀書人終生夢寐以求的事情,因爲“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然而,很多人數十年苦讀依舊美夢落空,美夢成真的,從此踏上了富貴之路,而有些人也爲科舉演出了一幕幕悲喜劇。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范進中舉》這一課,讓我們一起看看范進的命運究竟如何,他又是怎樣的一個形象。

二、自我研學 生成新知

步驟一 知識梳理 夯實基礎

1.文學常識

(1)作者簡介

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號粒民,晚年自稱“文木老人”,全椒(今屬安徽)人,清代小說家,代表作《儒林外史》。

(2)背景鏈接

吳敬梓出生於一個科甲鼎盛的縉紳世家,曾祖父、祖父兩代人中,共出了六名進士,包括一名榜眼,一名探花。吳敬梓少年時熱衷科舉,23歲時考取秀才,屢次參加鄉試,皆未中舉。讀書生活使他暴露出叛逆的性格,父母去世後,近房覬覦遺產,使他看透人性虛僞、卑劣,不到10年,家產揮霍一空,他經歷了由富貴到貧賤的不尋常變化後,看穿了世態炎涼,寫出《儒林外史》。

2.生難字詞

(1)字音 星宿(xiù) 齋公(zhāi) 醉醺(xūn) 閻王(yán) 緊攥(zuàn) 帶挈(qiè) 腆着(tiǎn) 啐(cuì) 嗑(hé) 兀自(wù) (2)詞義

【爛忠厚】過分忠厚。

【闖將來】闖來。將,助詞,沒有實義。

【五更鼓】打五更的時候(天亮以前)。舊時把一夜分作五更,每到一更就擊鼓報時。

【權變】隨機應變。

【見外】當外人看待。

【果不其然】果然(強調不出所料)。

步驟二 整體感知 走進文本

1.朗讀指導。

(1)聽錄音讀課文,注意正音。 (2)輕聲快速瀏覽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2.熟讀課文,歸納文章層次結構。

明確:全文分成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寫范進進學回家到中舉前的情況。

第二部分(第3~11段):寫范進中舉後的情景。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驟三 精讀課文 深入理解

1. 范進爲什麼會發瘋?

明確:(1)社會原因: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是封建統治階級用來禁錮人們思想,選拔馴順的爪牙,藉以鞏固封建統治的重要工具。(2)個人原因:范進20歲開始應試,前後考過二十多次,直到54歲才中了舉人。幾十年的癡情的追求,一旦功名到手驚喜得發了瘋,這是有其必然性的。(從病理學分析:范進多年屢試不第,中了秀才後又中舉人,連自己也不敢相信,所以神經受不了刺激,便發瘋了。這種發瘋是一種心理變態的表現。)

2.提問:課文寫范進的喜極而瘋說明了什麼?

明確:在封建社會,讀書人一旦中舉,就意味着平步青雲。范進未中舉前窮困潦倒,受盡屈辱。中舉後,既能吐盡幾十年的苦水悶氣,又將身價百倍,富貴榮華。因此,功名是范進夢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極而瘋。文章着重刻畫范進癲狂的醜態,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3.范進是怎樣的一個人?說出根據。

明確:主要是兩點:①熱衷功名利祿,夢寐以求躋身於統治階級行列。所以家中斷糧,仍要去參加鄉試;一旦中舉便樂極發瘋。②虛僞。張鄉紳送銀子,范進“再三推辭”“才把銀子收下”。可張鄉紳剛走,“范進即將這銀子交與渾家打開看”可見推辭是假意。

4. 作者借報錄人之口,設計治療瘋病的靈丹妙藥是狠狠“打他一個嘴巴”,這裏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打他一個嘴巴”,是作者對封建科舉制度極端痛恨的情感流露。范進熱衷於功名,以致發瘋。他是封建科舉制度的信奉者,這一巴掌打在范進臉上,卻印在科舉制度的“心”上,正是作者對封建科舉制度的無情鞭撻。

5.范進是本文着力刻畫的中心人物,試分析范進的人物形象。

明確:范進是一個熱衷功名的下層知識分子,大半生窮困潦倒,到54歲才考進秀才。他中舉之前,窮得揭不開鍋,鄰里沒有一個借米賙濟他。他地位卑微,受人歧視,岳父可以任意辱罵他。他中了秀才,社會地位纔有所改變,可是胡屠戶對他的態度仍然十分粗野傲慢,臭罵他,訓斥他,他總是習慣地“唯唯連聲”,逆來順受,甘受屈辱。范進中了舉,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幾十年來的貧困、屈辱一旦過去,夢寐以求的功名富貴一旦出現,政治、經濟、社會地位一旦改變就使他驚喜得發了瘋。那可憎可笑的瘋癲形象被描繪得淋漓盡致,范進的喜瘋癲被胡屠戶一罵一打治好後,他回憶瘋癲中的情景,別的都“昏昏沉沉”記不得,唯獨“記得是中的第七名”。課文刻畫了范進這個爲功名利祿而神魂顛倒的典型形象。

6.通過范進這個藝術形象,我們可以看出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麼? 明確: 批判科舉制度對整個社會尤其是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步驟四 深層探究 分析人物

1.范進中舉前後,胡屠戶對他的態度發生了哪些變化?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出這些變化?表現胡屠戶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明確:范進中舉前後胡屠戶的言行前倨後恭的表現:先傲慢而後恭謙。 中舉前後胡屠戶對范進的態度完全兩樣。

小說運用對比手法,通過寫胡屠戶在范進中舉前後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使他的前倨後恭、欺貧愛富、趨炎附勢、嗜錢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儈的形象躍然紙上。

2.張鄉紳是作者刻畫的一個次要人物,范進中舉後,張鄉紳爲什麼來拜會,又送銀又送房?

明確:張鄉紳這個人物比較特殊,他是另一種類型的熱衷於勢利的人。 他結交新貴,爲的是攀附范進宗師周學道和湯知縣,來鞏固和擴大自己的權勢。

3.范進未中舉前,家裏斷糧有沒有鄉鄰來接濟?中舉後鄉鄰有拿雞蛋來的,有拿白酒來的,也有背了鬥米來的,也有捉兩隻雞來的,范進瘋了都是衆鄰居來幫忙,這表現了什麼?

明確:衆鄉鄰對權勢者或敬畏或諂媚,對不幸者冷酷無情。表現了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

4.胡屠戶和張鄉紳都不是主要人物。作品是否對胡屠戶着墨過多?是否可以不寫張鄉紳?

明確:作品通過這兩個人物對待范進的態度變化,從側面揭示出范進這類知識分子之所以如癡如狂地追求功名,最終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爲被巴結、被奉承、被攀附的權貴,進一步暴露了他們腐朽的靈魂。這兩個人的語言和行動更反映了當時社會趨炎附勢的風氣,使作品的鋒芒不僅指向科舉制度,也指向整個社會,從而進一步深化了主題。

5.提問:諷刺是本文突出的藝術特徵,想一想在笑的背後隱含着什麼?

明確:在笑的背後隱含着作者對科舉制度深惡痛絕的態度,作者痛感科舉制度已把讀書人腐蝕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作者借小說人物的塑造,深刻揭露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以及對讀書人的腐蝕和毒害。

四、當堂演練 達成目標

步驟五 總結課文 拓展延伸

1.課堂小結

課文對比描寫范進中舉前後,特別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畫范進癲狂的醜態與他周圍各色人等趨炎附勢的嘴臉,批判的鋒芒不僅對着科舉制度而且指向整個封建社會。

2.拓展延伸

對比的方法對於表現本文的主題有什麼作用?

明確: 范進先賤後貴,胡屠戶前倨後恭,這種對比,深刻而鮮明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深刻地揭示了主題。

3.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相應的練習。

(2)找出文中側面描寫的地方,並說說它的作用。

明確:一種是零星的穿插在范進喜瘋的每個過程之中,一種是集中的安排在正面描寫之後。用老太太的慌,烘托范進昏厥的怕人,用報錄人和鄰居都嚇了一跳的表情,烘托范進飛跑的瘋狂,用衆人拉他不住的動作,烘托范進的那股瘋勁,一處處襯筆都突現了中心人物。

(3)完成《名師測控》或《精英新課堂》本課練習。

范進中舉 吳敬梓

背景——中秀才,丈人“賀喜” 開端——借盤纏,范進遭罵 發展——斷炊煙,范進賣雞

高潮——中舉人,喜極而瘋,丈人打人,丈人趨炎 結局——送禮物,張鄉紳附勢

五、課後反思 查漏補缺

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我覺得只有成功地喚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之中,這樣的課堂纔會充滿活力,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教師非謂滔滔不絕地說,學生默默聆聽,而在於引導啓迪。”老師要改變角色,讓學生在平等、自主中渾然不絕地感受知識的甘甜,悄然實現精神世界的豐富與昇華,從而在感興趣的方法中自主學習並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所以,注重調動學生自由自主的參與意識是非常重要的。

《范進中舉》第一課時教案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把握小說故事情節,認識小說所反映的社會生活。

2、感知藝術形象,學習運用描寫人物的手法。

3、品味小說語言,領會諷刺藝術的魅力。

教學重點:

1、梳理故事情節,從范進中舉前後的生活變化認識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生活。

2、瞭解范進這一形象的典型性,瞭解作品刻畫人物的藝術手法及其作用。

教學難點:

品味小說的語言,領略古小說的諷刺藝術的魅力。

教學方法:

討論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請同學們朗讀課文標題,分析課文題目中所流露出來的信息。

明確:人物:范進。事件:中舉。

2、課文題目反映了我們古代何種現象?

明確:科舉制度。

3、交流有關科舉的知識。

科舉制度:

童生:要取得正式考試的資格,先要參加童試,參加童試的人稱爲儒生或童生。

生員:錄取入學的童生稱爲生員。

秀才:生員肆業後稱爲秀才。

舉人:通過本省學政巡迴舉行的科考的成績優良的秀才參加每三年一次的在省城舉行的鄉試之後,考中的稱舉人,第一名稱解元,其他的稱亞元。

貢士:舉人於鄉試後第二年春天參加禮部舉行的會試,取中後稱爲貢士,第一名稱爲會元。

進士:貢士參加殿試,取中後稱進士。進士分三甲-進士及第、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第一甲錄取三名-狀元、榜眼、探花。

二、介紹作家作品:

1、吳敬梓,清,字敏軒,號粒民,晚年又號文木老人,安徽全淑人。代表作《儒林外史》。

吳敬梓出生於一個科甲鼎勝的縉紳世家,其曾祖父和祖父兩代人中,共出了六名進士,包括一名榜眼,一名探花。由於家族的影響,吳少時曾熱中於科舉,早年入學爲秀才,二十九歲時參加鄉試,卻因“文章大好人大怪”而遭黜落。他雖曾發奮制藝,但科舉並未成爲他對人生的追求。讀書生活使他顯露出孤標脫俗的叛逆個性。特別在他嗣父母及生父去世後,近房中不少人覬覦遺產,使吳得以認清科甲世家的虛僞和卑劣。吳由憤世嫉俗激發爲縱情背禮,放浪形骸,大肆揮霍遺產,不上十年,就將遺產消耗一空。經歷了由富貴到貧賤的不平常變化後,他飽嘗了世態炎涼,體察到士大夫階層的種種墮落與無恥。看清了青王朝統治下政治的腐敗與社會的污濁。正因爲吳的個人經歷,使他了解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狀態,故寫下了的諷刺小說《儒林外史》。

2、《儒林外史》:我國文學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的長篇諷刺小說。全書故事情節沒有一個主幹,可是有一箇中心貫穿其間,那就是反對科舉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毒害,諷刺因熱中功名富貴而造成的極端虛僞、惡劣的社會習氣,成功的展示了一幅以封建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狀態爲中心的十八世紀中國社會的風俗畫。

3、有關課文內容相關的情節。

范進的宗師周進長期未能進學,後來他做生意的朋友爲他捐了一個秀才的資格,他才能考上舉人,最後考上了進士。

他特別注意老童生,看到了衣衫襤褸的老范進,他就特別關照。周進看范進的卷子,根本就看不懂,不知在說些什麼。又看了幾遍後,說了這樣的話:“這樣的文字,連我看一兩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後,才曉得是天地間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所以在別的卷還沒有看,就給范進填了第一名,范進因此中了秀才,並囑他參加鄉試。課文中說“宗師說我火候已到,自古無場外的舉人”就是指這些內容。

范進中舉後不久,他的母親喜極而逝。范進爲自己所謂“功名”着想,爲了做官,便隱祕不報。又在張靜齋的唆使下去高要縣湯知縣處打秋風,最終成了一個貪婪的人。

三、梳理情節複述故事:

1、梳理情節。

請瀏覽課文,以最快的速度梳理出故事的情節結構,並簡要概括出其內容。

第一部分(1-2):中舉前貧困的生活和卑微的社會地位,以及他不顧一切參加鄉試的情況。

第二部分(3-12):中舉後喜得發瘋及社會地位發生了顯著變化。

2、複述故事。

要求學生通過自我複述、同桌間相互複述的方式,將故事用現代漢語複述出來。

要求學生在複述時思考:

范進中舉前後,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

四、課堂小結:

課文對比描寫范進中舉前後,特別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畫範

進顛狂的醜態與他周圍各色人等趨炎附勢的嘴瞼,批判的鋒芒不僅對着科舉制度而

且指向整個封建社會。

五、佈置作業:

思考課後習題二

第二課時

一、歸納變化,探究成因,認識生活:

1、歸納變化。

再讀課文,分析范進中舉前後,其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指導學生分小組完成。

提供角度如:

(1)家境。

(2)地位。

(3)別人的態度。

典型:胡屠戶、鄰人。

(4)本人態度。

明確:丈人胡屠戶態度可用“前倨後恭”四個字概括。衆鄉鄰在范進中舉前對他是漠不關心(范進去省城應試,家裏餓了兩三天;發榜那日範家斷糧,只好去集上賣雞。在範家如此困難的境地,沒有一位鄉鄰來過問);中舉後對他熱心幫忙(拿來雞蛋、酒、米等招待報錄人,尋范進,細心照顧范進)。張鄉紳在范進中舉前對他不屑一顧(一向有失親近);中舉後竭力巴結、拉攏他。

2、這些種種變化,反映出怎樣的社會生活?

所有這些都反映出當時社會對有錢有勢者的極力巴結;對無錢無勢的人的冷漠無情。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