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八年級教案

《孔乙己》教學設計(通用15篇)

本文已影響 2.39W人 

作爲一名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孔乙己》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孔乙己》教學設計(通用15篇)

《孔乙己》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的:

1.學習方法的指導。

2.思維能力的訓練。

教學內容:

1.掌握一種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矛盾分析法;

2.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徵;

3.理解文中描寫短衣幫、掌櫃以及多次寫到“笑”的作用。

課時安排:

3課時。

預習要求:

1.疏通文字,熟悉課文

2.瞭解科舉制度及文中涉及的封建思想(課前印發資料)。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凡讀過魯迅小說的人,幾乎沒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讀過《孔乙己》的人,無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這個遭到社會涼薄的苦人兒的形象。據魯迅先生的朋友孫伏園回憶,魯迅先生自己也說過,在他創作的短篇小說中,他最喜歡《孔乙己》。他爲什麼最喜歡孔乙己?孔乙己究竟是一個怎樣的藝術形象?今天就讓我們一塊兒用“矛盾分析法”來認識一下孔乙己這個人物形象。

二、全面感知。

1.默讀全文,完成下列句子,瞭解孔乙己身上的矛盾表現。

孔乙己是一個站着喝酒但又 的人。

孔乙己是竭力爭辯維護清白但 的人。

孔乙己是窮得將要討飯但又 的人。

孔乙己是窮困潦倒偶爾偷竊但又 的人。

孔乙己是以讀書爲傲但又 的人。

孔乙己是熱心教小夥計“茴”字寫法但又 的人。

孔乙己是使人快活但又 的人。

2.交流: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穿長衫的人。孔乙己是竭力爭辯維護清白但又偶爾偷竊的人。孔乙己是窮得將要討飯但又好喝懶做的人。孔乙己是窮困潦倒偶爾偷竊但又從不拖欠酒帳的人。孔乙己是以讀書爲傲但又把“半個秀才也沒撈到”當作靈魂傷疤的人。孔乙己是個熱心教小夥計“茴”字寫法但又遭到冷遇的人。孔乙己是個使人快活但又無人關心的人。

三、深入探因。

1.學生四人一組討論孔乙己矛盾表現的思想原因和社會原因,探求孔乙己的思想、性格、社會地位。歸納出如下答案:

孔乙己“站着喝酒”是因爲他經濟拮据,買不起酒菜,進不了櫃檯內坐着喝。

孔乙己“穿長衫”是因爲他追求功名,不願與“短衣幫”爲伍。

孔乙己“竭力爭辯維護清白”是因爲他死愛面子,想清白做人。

孔乙己“偷竊”是因爲封建科舉制度和封建教育使他不會營生又好逸惡勞,貧困無法自存不得以而爲之。

孔乙己“窮得將要討飯”是因爲他受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一生追求功名而不得;認爲“萬般皆下品”,不願勞動。

孔乙己“好喝懶做”是因爲他受封建教育薰陶,好逸惡勞。

孔乙己“從不拖欠酒帳”說明他質樸、忠厚。

孔乙己“以讀書爲傲”說明他受封建教育毒害,“唯有讀書高”的觀念根深蒂固。

孔乙己把“‘半個秀才也沒撈到’當作靈魂傷疤”,表明他中封建科舉的毒甚深。

孔乙己“熱心教夥計‘茴’字寫法”表明他的空虛、無聊、迂腐。

孔乙己“遭到冷遇”表明他地位卑下,連小孩都不願理睬他。

孔乙己“使人快活”表明他地位卑下,已淪爲笑料。

孔乙己“無人關心”表明他結局可悲。

2.綜合矛盾,統一矛盾,全面歸納孔乙己的性格。

孔乙己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窮困潦倒但好喝懶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又孤芳自賞自命清高,悽苦慘絕但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3.任選題目說話。

①孔乙己是個可笑而又可悲的人。

②孔乙己是個可憐而又可憎的人。

4.文中描寫了短衣幫、掌櫃等人物,這一些對突出小說的主題有何作用?文中多次寫到這些人的鬨笑聲有何作用?

5.在那樣的年代,孔乙己的悲劇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能否避免?爲什麼?

6.作者對文中的人物所持的態度分別是什麼?

四、聯想擴思。

1.在學習過的文章中,有哪些人物形象也像孔乙己一樣體現着自身性格的矛盾?

《變色龍》中奧楚蔑洛夫身爲執法者但徇情枉法。

《七根火柴》中無名戰士飢寒交迫急需火柴但一根也不肯動用。

《在烈日和暴雨下》中祥子明知天熱感到膽怯但仍堅持出車。

《楊修之死》中曹操口頭稱讚楊修但最終殺害楊修。

《小橘燈》中小姑娘小小年紀遭遇不幸但成熟機警。

2.小結:辨證唯物主義認爲“事物是矛盾的統一體”,人亦然。抓住矛盾進行分析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事物的基本方法。希望同學們學會用這種方法去認識人、看待事,走向全面深刻,做一個理性而不偏激、深刻而不膚淺的人。

【創意說明】

《孔乙己》對初中學生而言可謂博大精深。精警傳神的語言,典型生動的人物,含蓄深刻的主題,匠心獨運的構思,每個角度都夠講好幾節課。對於這樣一篇“講點”豐富的課文,該怎樣教?本課的教學設計作出了一點嘗試:

一、巧妙選取切入點。解讀人物是讀懂小說的主要途徑。要準確把握人物的性格,必須理解他性格中的矛盾性。因此設計中選取了“矛盾”這一切入點,從生活現象到性格特徵、思想根源,帶領學生由表及裏,全面深刻地分析“孔乙己”這一形象,從而帶動對文章主題的理解。

二、科學滲透素質教育。本課教學在帶領學生分析孔乙己性格特徵時,也教給了學生一種解讀人物性格的方法——矛盾分析法。另外,教學收束時,更進一步由學法指導拓展到世界觀、方法論的教育,令學生有“別有洞天”之感。

《孔乙己》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學習本文精巧的佈局和社會環境的描寫。

(2)學習小說中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神態和動作刻畫人物的方法。

2、能力目標:

(1)認識孔乙己的形象。

(2)瞭解本文精練且含義深刻的語言。

3、情感與價值觀:

瞭解孔乙己的悲慘命,從而分析批判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和病態社會的冷酷。

【教學設想】

1、 學習課文之前,可讓學生自我介紹相關魯迅的思想狀況及本文的寫作背景,從而達到複習舊知識的效果。

2、 本文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學習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神態和動作刻畫人物的小說寫作方法。

3、本文的教學難點:由於生活年代的不同,學生對主人公當時的生活背景不夠了解,所以本文以引導學生了解孔乙己的悲慘命運,認識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教學課時】

四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 二課時

一、新課導入: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許多人物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其中人許多是我國著名作家魯迅先生所創作的,如狂人、祥林嫂等,其中之一就是孔乙己,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孔乙己》這篇小說。

二、文體與作者:

1、文體:四大文學樣式之一,以塑造人物形象爲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

(1)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節、環境描寫。

(2)小說的情節結構:——(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

(3)小說的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

2、作者: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代表作品:散文集《朝花夕拾》,短篇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詩集《野草》。

3、時代背景:本文寫於1918年冬,這篇小說是魯迅繼《狂人日記》之後寫的第二篇白話文小說,是又一篇反對封建制度和封建科舉制度的戰鬥檄文(與《范進中舉》一樣)。也是魯迅先生最得意的作品。

三、孔乙己的個人資料:

1、姓名:來自描紅紙上的“上大人孔乙己”——有姓無名,社會地位低下。

2、年齡:五十歲上下——窮苦潦倒的大半生。

3、身體狀況:身材高大,臉色青白,皺紋間常夾傷痕。——有謀生的條件,但生活窘迫,經常捱打受辱。

4、謀生手段:替別人抄抄書。——落魄的書生。

5、最喜歡穿的衣服:一件又髒又破的長衫。——好吃懶做,自命清高,不願放下讀書人的架子。

6、最喜歡說的話:滿口的之乎者也。——賣弄斯文,受封建教育的毒害極深。

7、最喜歡去的地方:鹹享酒店。

8、最喜歡的飲料:酒——嗜酒如命,借喝酒在短衣幫面前擺讀書人的身份,炫耀闊綽。

9、最氣憤的事:酒客們說他偷書。——讀書人的事不能算偷,死要面子。

10、最痛心的事:連半個秀才都也沒撈到。——癡迷科舉,至死不悟。

11、最值得驕傲的事: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種寫法——賣弄學問、迂腐不堪。

12、最可以肯定的方面:從不拖欠酒賬——不失掉讀書人的體面。

13、最喜歡的羣體:小孩子,分茴香豆給他們吃。——本性善良。

14、最不幸的事:偷丁舉人家的東西,被打折了腿。——科舉制度下的受害者,封建教育的犧牲品。

通過這份個人資料我們初步瞭解了孔乙己這一形象——沒落的腐朽文人。

四、人物形象的表現手法。(以第四段爲講解重點)

1、肖像

(1)外貌P29、P33,孔乙己爲何不脫去長衫呢?

明確:因爲他思想深處銘刻着那個時代賦予的教條:“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使得他自以爲高人一等,看不起勞動人民,即使處在窮極潦倒下也不正視現實。

(2)“手”的特寫——“兩個指頭的長指甲”,“滿手是泥”……

明確:或愛慕虛榮,或自命清高,或鄙視勞動,或心地善良。這一雙用來偷東西的手;一雙用來寫服辯的手;一雙用來走路(走向死亡)的手。

2、神態P29

3、語言與動作P29,P34

4、細節描寫——寫“茴”字——迂腐不堪。

五、對於孔乙己的描寫,我們還有幾個地方應注意?(以第五段爲講解重點)

提問:這段講了那些內容,屬於敘述順序中的哪一種?

明確:插敘:身份,境況,脾氣。

六、小結,作業

今天,我們大致認識了孔乙己此人,那麼小說還有另外兩在要素:環境與情節,今天的作業:根據文中交代一畫一張鹹享酒店的平面圖。

第三課時

一、小說的人物之所以能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還要藉助當時典型的生活環境與時代背景。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孔乙己所生活的年代與環境。

1、文章哪些段落交代了這些內容?

明確:第1——3段。

2、孔乙己生活的年代是?

明確:1919年向前推20多年,即十九世紀九十年代末(1898年左右),那是封建社會末期,政府腐朽、無能,動盪不安。

3、孔乙己生活的環境?

明確:魯鎮——浙江紹興小鎮。

地點——鹹享酒店

人物:短衣幫——取笑 我——不耐煩

長衫——“踱”目中無人 小孩“茴”

掌櫃——虛僞、勢利

曲尺櫃檯

竈 間

庫房

賬桌

酒罈

酒座間

文本框: 店堂

4、那麼“我”對這裏的感覺如何呢?

明確:單調、無聊、教人活潑不得。

5、從作者對鹹享酒店的介紹,我們從中可以看到當時的社會環境——

明確:大部分人生活貧困,少數人享受,人與人之間十分冷漠,氣氛十分壓抑,生活毫無生氣。

6、文章前三段,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與社會環境,併爲孔乙己的出場作了鋪墊。

二、通過對當時的環境與孔乙己人物的分析,我們就可以來探討一下“孔乙己”這一形象所反映的社會現象。

1、人物:孔乙己

(1)時代的落伍者:當時現代文明開始衝擊古老的中國,許多工作有識之士奮起,要求變革,但僵化、保守的觀念和傳統,卻依舊束縛着許多人的身心。“孔乙己”是徘徊在舊秩序之中的讀書人。沒有勇氣,也沒有力量,更沒有機會投身變革大潮中所以……

(2)性格:

A、抱殘守缺,死要面子。——身穿破長衫,滿口“之乎者也”(自命不凡);半個秀才也撈不到(頹唐)

B、好吃懶做。

C、心地善良。

2、是什麼原因造就這一人物的?

明確:首先:麻木、冷漠的社會環境(“笑”——一面是客人無聊的逗笑取樂,一面是孔乙己的災難、痛苦和不幸,由笑聲寫悲,這個社會悲劇更加深沉哀痛。其次:封建的科舉制度“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學而優則仕”(對比《范進中舉》,區別今天的學習)。

三、歸納主題:孔乙己是一個深受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的落魄的知識分子,文章通過孔乙己的悲慘命運,表現了封建社會末期,下層知識分子精神和肉體受到的雙重摧殘。揭露了封建文化、封建教育的罪惡。更主要的是,揭示了民衆的精神麻木、思想愚鈍的精神狀態。小說正是爲了揭示社會的這一病態,以“引起療救的注意”。

四、作業:

文章除了有生動的人物,完整的故事情節,具體的環境,還有精彩的語言與獨特的細節描寫,從文中找出。

第四課時

一、聽力測試:

家,是一所房子,有樑柱的支撐和堅實的牆壁,父母是房子的屋頂,可遮風避雨,抵擋冷雪酷日。孩子是房屋的窗戶,以便房子裏新鮮空氣的流通。在這所房子裏走來走去的是許許多多歡樂的笑聲。

1、學生複述。

2、仿寫一句話“家,是……”

二、分析《孔乙己》的語言:

1、“排”與“摸”:前者擺闊,後者生活更加貧困,不同環境下人物的內心世界通過動作表現出來。

2、“坐着用這手慢慢地走去了”:一個“走”字,原本用於腳的動作,而孔乙己腿斷了,還要“走”(爬)來喝酒,其做人的尊嚴蕩然無存。

3、“我到現在終於沒看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大約”與“的確”,沒親眼見到,只可用“大約”,“的確”是作者從這冷酷的社會推測出來的,不會營生,又斷了腿,加上過了二十多年的時間,應該沒有活的可能了。

三、塑造人物不僅有直接、間接描寫,還可通過環境來襯托,更可巧設“道具”:

1、“粉板”

第一次:由粉板體現了孔乙己性格中的可取之處,喚起讀者同情。

第二次:他的信用遭到了質疑,好“品行”喪失了。

第三次:詮釋着白色的悲哀,一生的價值竟倒你了十九枚銅板。

——這是孔乙己一生悲涼和炎涼世態的見證。

2、除此之外,文中還有許多相扣的線索;

如:穿長衫——穿破夾襖;站着喝——“坐孔乙己”着喝

四、小結:應該說孔乙己的悲劇是由社會與他個人共同造成的,他在魯鎮是寂寞的,是別人取笑的對象,而他的周圍充滿了冷漠與殘忍。

五、作業:1、預習《一釐米》;2、完成練習冊。

板書設計:

一、 作者與時代背景(見前)

二、 小說三要素。(見前)

三、 孔乙己的個人資料。(見前)

四、 環境——酒店格局圖(見前)

五、 道具的用處。(見前)

反思:這是一篇經典的小說,從文章是我們可是學到許多的知識點。在上課過程中給學生以自由討論的機會,能讓學生更加深入的瞭解文章所蘊含的意圖。

《孔乙己》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瞭解小說的時代背景,理解故事情節,體會小說揭示的主題;

2、通過品讀孔乙己的外貌、動作、語言等方面的描寫,瞭解他鮮明的性格特徵。

過程與方法:

1、學習本文用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描寫來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寫法和精巧含蓄的佈局;

2、加深對小說有關知識的掌握。

情感價值觀

l、理解社會環境描寫,洞悉孔乙己悲劇的社會原因,認識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人們的冷漠無情;

2、激發學生更加熱愛今天的幸福生活,爲構建和諧社會而努力。

教學重點

1、學習本文通過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等描寫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

2、體會小說所揭示的深刻的社會主題。

教學難點

l、本文運用外貌、動作、語言等描寫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寫法以及精巧含蓄的佈局,對小說初步欣賞。

教學方法

1、自主、合作、探充;

2、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今天,我們又提出了:爲中華之復興而努力讀書,知識能夠改變人的命運,可見,讀書是有着不同的目的,有的人是爲了升官發財,有的人是爲了報效祖國,那麼在封建社會末期,讀書人的命運如何呢?周圍的人又是怎樣對待他們的呢?今天、我們隨着中國現代文學巨匠魯迅一起走進他最喜愛的第二篇白話小說——《孔乙己》。(多媒體展示課題)

二、讓學生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快速閱讀課文,並攝取文中所透露的信息。(主要着重學生閱讀的差異性,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

(1)讓學生自由發言;

(2)其他學生進行補充;

(3)教師進行總結評價。

總結:這是一篇小說,要注意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這篇小說以“笑”爲線索,勾勒了孔乙己的幾個生活片段,給我們展示了晚清世風圖,在不動聲色中蘊含着深沉的批判力量。

三、師生共同活動,走進文本,與作者對話。

(1)理清本文的故事情節;本文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而是通過孔乙己“咸亨酒店的幾個生活片段來反映主題。

(2)讓學生找出孔乙己在咸亨酒店的生活片段,並擬小標題。①酒店揭短;②酒客奚落;③教我認字;④分茴香豆

(3)多媒體展示四個生活片段:讓學生討論通過酒客與孔乙己的對話以及孔乙己自己的表現所展示的人物性格。

(4)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分析總結展示出四個生活片段所揭示的人物性格。

酒店揭短酒客奚落

(自欺欺人)(孤芳自賞)

↖↗

孔乙己

↙↘

教我認字分茴香豆

(誠實善良)(迂腐不堪)

(5)學生思考:孔乙己後來的命運如何呢?

①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掌櫃的與酒客的對話,掌櫃的與孔乙己對話。

②讓學生根據文中的信息推測孔乙己的命運。

“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怎樣理解,爲什麼?

對學生的分析給予評價,並總結。

③總結:“大約”是作者沒有親見孔乙己的死去,所以只能用推測的詞語,但是孔乙己生活在那樣的社會裏,沒有親情,沒有溫暖,周圍的人把他當作笑料,對他冷漠無情,所以他必死無疑。

四、生生互動,合作學習:

(1)孔乙己的命運如此悲慘,他到底生活在怎樣的環境中?

(2)學生相互合作討論,閱讀1——3段。

(3)小組代表彙報合作結果,教師進行評價總結。

(4)總結:孔乙己生活在清朝末期,人人勢利冷酷而孔乙己不肯放下讀書人的架子,而他的經濟地位、社會地位非常低下,這樣他的經濟地位與思想意識形成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形成了在鹹享酒店裏“站着喝酒穿長衫唯一的人”。

多媒體展示:

長坐(貧富懸殊)

↑↖↑

↓↘↓

短站(階級對立)

(5)學生合作討論文中孔乙己的性格特徵以及作者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

①讓學生快速閱讀文中的插敘部分

②小組討論孔乙己的性格特徵

③小組代表發言,教師評價總結:孔乙己既可悲又可笑,懷着科舉失敗的隱痛而又以讀書人自居;貧困而不能生存而又好喝懶做;很想清白做人而又免不了偷竊;死要面子,怕人譏笑而又自欺欺人,迂腐可笑。

④小組討論人物描寫的方法。

⑤學生自由發言

⑥教師評價總結:外形整體描寫來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肖像;服飾;語言;動作與神態描寫;正面與側面描寫相結合。

五、師生互動、合作探究

(1)探究孔乙己悲劇的原因;

①小組討論;

②推薦小組代表發言;

③教師評價總結:a封建科舉制度;b封建文化的糟粕毒害了孔乙己的靈魂,不僅不能成才,相反成了不能謀生的可憐蟲;c封建等級制度和封建思想的侵蝕;d以丁舉人爲代表的封建勢力橫行霸道,極端殘忍。

(2)本文以笑來貫穿全文,如何看待文中的“鬨笑”?作者對孔乙己的態度是怎樣的?

①學生自由討論;

②在討論的基礎上自由發言

③教師評價總結:文中的“笑”有麻木的笑、玩弄的笑、附和的笑以及孩了們天真的笑。作者用笑寫悲劇更籠上一層令人窒息的悲涼意味,作者對孔乙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④多媒體展示“

病態附和

(酒客)(“我”)

↖↗

↙↘

玩弄天真

(掌櫃)(孩子)

(3)造成孔乙己悲劇的根源我們已經知道了,作者藉此想表達什麼樣的主題?

①學生自由討論;

②自由發表看法;

③教師給予一定的評價和總結。

(4)拓展:假如孔乙已像范進一樣老來中舉,故事情節會怎樣發展呢?

(學生自由討論)

(5)今天,我們也在考試,也在選拔人才,我們今天的考試製度與封建科舉制度有什麼本質區別呢?(學生自由討論,只要言之有理就給予肯定)

(6)總結,對學生進行情感、價值觀的教育。

封建科舉制度造就兩類人:一類是沿着科舉制度爬了上去,就成了封建社會統治人民的工具,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而不能中舉的一類,就成了人們的笑料,他們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自暴自棄,成了社會的“多餘人”。但無論是哪一類人,如果不能爲社會、爲人民造福,他們都將是社會的廢物。而我們今天的教育是素質教育,創新教育,教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審美,學會創造。無論是能否進入高等學校,他們都能在社會上爲社會造福,爲人民造福,所以我們每一個同學都應該努力學習,勤奮進取。“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我們應該記住知識可以改變命運,讓我們一起爲中華民族的復興而努力讀書。

(7)多媒體展示:

知識改變命運

天海

高闊

任憑

鳥魚

飛躍

爲中華民族復興而努力讀書

附:板書設計:

酒店揭短酒客奚落

(自欺欺人)(孤芳自賞)

↖↗

孔乙己

↙↘

教我認字分茴香豆

(誠實善良)(迂腐不堪)

病態附和

(酒客)(“我”)

↖↗

↙↘

玩弄天真

(掌櫃)(孩子)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孔乙己》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瞭解作家及其文學常識,瞭解小說的時代背景。

2、欣賞孔乙己的人物形象,能用各種描寫手段來表現人物的手法進行訓練。

3、體味重點的字詞對錶現文章中心的作用。

4、瞭解封建社會廣大下層知識分子的不幸遭遇,關注社會發展,體味人生意味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

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學習用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描寫來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寫法,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

2、難點:理解文章的語言特色及細節描寫的作用。

3、關鍵、理解文章的語言特色,學會分析人物。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劃分:

一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請看這幅圖片,這是在紹興咸亨酒店門前矗立的一尊銅像,他就是在中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最具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大家說是誰?孔乙己(板書孔乙己)。是的這是中國現代文學開山之祖魯迅先生筆下的人物,想必大家對魯迅先生已經有了深入的瞭解,我先請同學們介紹一下你所熟悉的魯迅(只要是魯迅先生的有關知識點均可)。同學們講得非常好。魯迅先生確實是一代文學巨匠,在2005年的全球閱讀排行榜上,魯迅先生的兩本短篇小說集《吶喊》、《彷徨》分別雄據排行榜第一位和第十一位,他的小說《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從而揭開了中國新文學的序幕,他的這兩本短短的小說集,內容深切,格式特別,茅盾先生在《讀吶喊》一文中說:猶如久處黑暗的人們驟然見到了絢麗的陽光。感受是那樣的至深至切。如果說,茅盾先生是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的開拓者的話,那麼魯迅先生則是中國現代短篇小說的開拓者,今天讓我們走進孔乙己,去感受又是一個怎樣的人被舊制度所吞噬。

解題

本文寫於1918年冬天,發表於1919年4月的《新青年》雜誌,後來收入短篇小說集《吶喊》,在當時的文化教育領域,雖然1906年就廢除了封建科舉制度,但封建復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建教育仍舊是社會教育的核心內容,魯迅先生針對現狀,寫了二十多年前的社會現實,啓發人們將其與當時現狀進行對照,懂得批判與取捨。

二、教師範讀,讓學生思考:這篇小說主要寫了有關孔乙己的哪些事情?

三、文本研讀

1、小說的三要素是什麼?

板書:情節、人物、環境

2、誰來說一下這篇小說的情節?

明確:孔乙己在咸亨酒店裏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唯一的人,他深受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但他屢考不中,直至最後連個秀才也沒有撈到,後來他爲了度日替人抄書,但由於他懶散成性,經常把人家的書紙筆硯丟掉,導致連叫他抄書的人一個也沒有了。於是他經常偷人家的書,也經常被人家打得鼻青臉腫的,他經常來咸亨酒店,他教酒店的小夥計識字,分孩子們茴香豆,他經常受到衆人的取消,直到有一天,他因偷了丁舉人家的東西被打折了腿,直到死去。

3、我們知道要把人物形象刻畫完整必須要有一定的人物描寫手段,你所知道的人物描寫手段有哪些?

板書:外貌、語言、神態、動作

4、那麼我們依次照這幾種描寫手段梳理一下全文,我們首先來看外貌描寫,請同學們找出文章中描寫孔乙己外貌的有關語句。

明確:(1)、他身材很高大(說明他尚有勞動能力),青白臉色(說明他窮愁潦倒,營養不良又不肯勞動所致),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是他窮困而偶然偷竊被人打傷的標誌),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鬍子(表明他年齡較大而又精神頹唐萎靡)。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說明他窮愁的經濟狀況和懶得出奇的性格特徵)。

(2)、他臉上黑而且瘦,已經不成樣子,穿一件破夾襖(說明他衣食無着,窮途末路),盤着兩腿,下面墊一個蒲包,用草繩在肩上掛住,他滿手是泥(說明他已經被打折了腿,喪失了勞動能力,斷腿前後外貌的對比,更顯出其遭遇的悲慘。)

文章中依次畫出孔乙己講的話,這裏要提一下,直接用引號說出的叫直接語言,還有一種是敘述人講出孔乙己講的話叫間接語言,凡所有的語言一併畫出並作體味。

明確:依次語言排列是:

(1)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說明他以讀書人自居,賣弄學問,迂腐可笑的性格。板書:迂腐可笑)

(2)“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有錢時很闊綽,好喝,捨得花錢)

(3)“你怎麼這樣憑空污人清白”(說明他死要面子,怕人嘲笑)。板書:死要面子

(4)“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說明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板書:自命清高,自欺欺人)

(5)接着便是難懂的話,什麼君子固窮,什麼者乎之類。(迂腐)

(6)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類,一些不懂了。(迂腐)

(7)“你讀過書麼?讀過書,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樣寫的?不能寫罷,我教給你,記着,這些字應該記着,將來做掌櫃的時候,寫帳要用。對呀對呀,回字有四種寫法,你知道麼?”(說明他一方面很自命不凡,又迂腐不堪,同時字裏行間也顯示出他善良、熱心的性格)

(8)“不多了,我已經不多了,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說明他迂腐又不失善良)

(9)“溫一碗酒,溫一碗酒”(說明他儼然失去了先前的闊氣,同時也表明他當時的身體狀況很差)

(10)“這,下回還清罷,這一回是現錢,酒要好。”(說明死要面子,好喝)

(11)“不要取笑,跌斷、跌,跌”(說明他至死還是死要面子,始終沒有醒悟)

神態描寫也有好幾處,請找一下。

(1)、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說明他死要面子,怕人譏笑)

(2)、孔乙己看着問他的人,顯出不屑置辯的神氣。(說明孔乙己自命清高)

(3)、孔乙己立刻顯出頹唐不安模樣,臉上籠上了一層灰色,嘴裏說些話。(說明孔乙己深受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至死不悟)

(4)、孔乙己顯出極高興的樣子,將兩個指頭的長指甲敲着櫃檯,點頭說。(說明迂腐不堪)

(5)孔乙己剛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櫃上寫字,見我毫不熱心,便又嘆一口氣,顯出極惋惜的樣子。(說明其迂腐不堪)

動作描寫有幾處,畫出並細細體味。

(1)、便排出九文大錢。(既表明他拮据而窮酸的本相,又對酒店賣弄分文不少,自己是規矩人,並對短衣幫的恥笑表現出若無其事,這一“排”的動作,恰如其分地顯示出了他的心理。)

(2)、孔乙己着了慌,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彎腰下去說道。直起身又看了一看豆,自己搖頭說。(表明他雖然迂腐可笑,但本性還是善良的)

(3)、他從破衣袋裏摸出四文大錢,放在我手裏。(說明孔乙己已經窮困潦倒到了極點,摸字表明他悲慘的境地。)

4、(1)、這篇小說的環境描寫主要集中在文章的前三個自然段,思考一下:小說爲什麼並沒有直接先寫孔乙己,而是先介紹酒店的格局和顧客的情況,這樣有何用意呢?

明確:封建科舉制度並未廢除,貧富懸殊階級對立,併爲孔乙己的悲劇命運創設了一個吃人的社會環境。板書:封建科舉制度並未廢除,貧富階級對立明顯

(2)、文章還有一處環境描寫是:中秋過後,秋風是一天涼比一天,看看將近初冬。

明確:渲染冷酷的環境,預示孔乙己的悲慘命運。

四、問題探究:文章結尾: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你認爲孔乙己究竟死了沒有?既然是大約,哪爲何還要用的確,作者爲何要這樣寫?

明確:大約說明作者沒有親眼所見或親耳所聽到孔乙己的死訊,他最終的命運幾乎無人問津,在這樣一個冷漠的社會裏,沒有人能關心他,照他這樣的身體狀況和生活境遇,加上從此失蹤的跡象來看,孔乙己的確死亡無疑,作者這樣寫更加凸現出社會的冷漠和底層人的麻木,漠不關心了。這樣的簡練而不失精確的語言藝術深得我們學習。

我們現在討論一下造成孔乙己悲劇命運的原因是什麼?

明確板書:客觀上社會原因是

(1)、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

(2)、封建等級制度和封建思想侵蝕下,民衆麻木不仁

(3)、丁舉人爲代表的封建統治者的殘酷摧殘

主觀上自身的原因是

熱衷科舉好喝懶做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五、課文總結

孔乙己是一個封建社會的讀書人,生活拮据又死要面子,迂腐可笑又不失善良本性,但最終被社會所吞噬。

在封建社會中,民衆的思想被毒害而變得麻木不仁,讀書人則通過科舉爬到上層,卻變得殘忍冷酷。

魯迅先生在這篇小說中把矛頭直接指向了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發出了“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深深哀嘆,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將永遠矗立在世界文學的藝術之林中。

六、佈置作業

請你自選一個角度(可以使主題思想、人物形象塑造或小說的語言等方面)寫一篇評論文章,主標題自擬,副標題——讀魯迅小說《孔乙己》,要求有具體分析,字數500字左右。

板書設計

情節外貌窮愁潦倒

語言迂腐可笑死要面子

人物(孔乙己)

神態自命清高自欺欺人

動作不失善良

環境封建科舉制度並未廢除

《孔乙己》教學設計 篇5

學習目標

1、瞭解文學常識及寫作背景。

2、初讀課文,初步感知文章。

重點初讀課文,初步感知文章。

難點初讀課文,初步感知文章。

導學探究

【導入新課】

猜猜他是誰?

名家點評:

魯迅:他是一個遭社會涼薄的苦人。

葉聖陶:他是一個潦倒、不幸的讀書人。

李歐梵(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他是一個歷史轉折時期,落後於時代的,固守着過去價值觀的被侮辱、被損害的讀書人。

劉再復(美學家):他是一個貧賤而悲慘的“多餘人”,失去人的尊嚴與資格、被社會所恥的下層知識分子。

錢理羣(北大教授,魯迅研究專家):他是一個值得同情與焦慮的,有着悲劇性、荒謬性地位和命運的知識分子。

【走近作者】

魯迅筆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是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主要作品還有小說集《彷徨》《吶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及雜文集《墳》《二心集》等。本文是他在五四前夕繼《狂人日記》之後寫的第二篇白話小說,是又一篇討伐封建制度與封建文化的戰鬥檄文,刊於《新青年》後選入《吶喊》。

【寫作背景】

《孔乙己》寫於1918年冬天,當時以《新青年》爲陣地,雖已揭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但是封建復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舉制度雖於1905年廢除,但是培植孔乙己這種人的社會基礎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會教育的核心內容,這樣就有可能產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讓他們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魯迅選取了社會的一角——魯鎮的咸亨酒店,藝術地展現了20多年前社會上的這種貧苦知識分子的生活,就在於啓發讀者對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當時的教育現狀,思考當時的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舉制度。

【知識儲備】

1、封建科舉考試製度介紹

封建科舉制度是隋朝以後封建王朝用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科舉是分科舉人的意思。它分爲:

院試:院試由縣、府、省主持,及格者稱秀才。

鄉試:每三年在省城舉行,主考由朝庭委派,參加者須是秀才,鄉試及格者稱舉人,第一名叫解元。

會試:在鄉試的第二年二月舉行,由禮部主持,及格者稱爲貢生,第一名叫會員。

殿試:由皇帝在皇宮大殿親自主持,中者稱進士,前三名稱狀元、榜眼、探花。

2、封建科舉制度的殘酷性

戊戌變法前,全國每年有100多萬讀書人,參加考選“秀才”,只有百分之一入選;三年一考的“舉人”,入選者只有千分之一;三年一考的“進士”,入選者只有萬分之一。許多讀書人老死科場,利慾薰心,精神畸形,成了科舉的奴隸,成了科舉制度的受害者。

這些讀書人“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他們處理社會事物、謀劃生計的能力是很缺乏的。“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觀念又讓他們鄙視體力勞動,至於經商營業,更是不恥。所以實際上,封建文化和科舉制度所培養出的人是一羣無用的人。我們要學的課文中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其中的一個。

【初讀文本】

1、看視頻,瞭解課文大致內容。

2、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情節。

3、試用語言概括你對視頻中的一些人物的初步看法。

《孔乙己》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教育學生珍惜此刻的學習生活

2、在具體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描述中,去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徵,從而揭示孔乙己杯具生活的社會根源。

[教學重點和難點]:把握主題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同學們,你們以前學過魯迅的哪些小說?(學生回答教師提示),魯迅一生寫了33篇小說,最喜歡的是《孔乙己》,巴金先生也說,孔乙己寫得多麼好,日本一位作家也說,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藝術典型,凡讀過《孔乙己》的人,無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這個深受封建科舉制度毒害,又遭到冷酷現實涼薄的苦人兒的形象。魯迅先生怎樣運用鬼斧神工之筆來精心塑造這個形象呢?請讓我們一齊來學習這篇課文――《孔乙己》。

二、時代背景介紹具體資料見教學用書。

三、檢查預習狀況:

檢查預習,正字注音(出示幻燈片先讓一位程度中等的學生注音,然後羣衆訂正)

闊綽(chuò)闊氣。綽:寬綽,如綽綽有餘羼(chàn)混和,摻雜;綻出(zhàn)突露出來。比較“綻”“澱”字間或(jiàn)偶然,有時候。注音“中間”讀jian拭(shì)擦蘸(zhàn)在液體粉末或糊狀物裏沾一下就拿出來;打折(shé)打斷附和(hè)(言語動作)追隨別人(多含貶義)。比較:和平he不屑置辯(xiè):認爲不值得爭辯;頹唐(tuí)精神萎靡,不振作戕害(qiāng)傷害。戕:殺害。

四、學習前三段

請一位同學表情朗讀課文前3段,要求其他同學思考下列問題

⑴努力掌握敘述和描述的中心⑵作者是怎樣描述社會風情的。

請學生回答思考題,教師出行引導和評價。

要點提示:⑴開頭三段先說酒店的大概狀況,寫出孔乙己生活在怎樣一個社會環境。

⑵作者描述社會風情的有三處:

A、把“短衣幫”與“穿長衫”的喝酒形象作比較,突出了貧富懸殊、等級森嚴的社會現實。B、從“我”的職務的變換,能夠窺探掌櫃冷酷勢利的一面。C、掌櫃是一副兇臉孔,主顧也沒有什麼好聲氣:冷酷的酒店氛圍,以小見大,更見世態的炎涼

3、提問:前3段的描述與敘述,對於孔乙己的出場有何作用?

――揭示了孔乙己不幸的社會根源(自由回答)

4、教師要求學生回憶小說的三要素,並附帶分析環境描述的作用。

5、學生羣衆朗讀前3個自然段,強化對孔乙己所生活的環境的認識和理解。

五、佈置課外作業

⑴閱讀課文第4-8自然段,看看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刻劃孔乙己形象的。

⑵完成“理解分析”第一題

板書設計孔乙己

1-3自然段交待了社會環境

┌環境

小說三要素─┤人物

└故事情節

第二教時

[教學目標]

1、抓住課文,讓學生了解孔乙己的身世和他的悲慘遭遇,領會造成孔乙己杯具的原因

2、教育學生不要“死”讀書教材分析:

[教學過程]

一、分析人物性格。

先找一位基礎比較紮實的學生朗讀課文第4-8自然段,其他的同學認真分析孔乙己的性格怎樣表現出來的。

提示:1、要求學生回憶表現人物性格的常用的方法(外貌、動作、語言等描述),然後確定這幾段所用的人物描述的方法。

2、師生共同分析這幾種描述方法所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

A、要學生在第4自然段中找出能概括孔乙己特殊身分的一句話,並着手分析其性格特徵

B、找出肖像描述的語句進行分析

C、找出有關孔乙己個性化的語言描述進行分析

D、提問:孔乙己教“我”識字,分茴香豆給孩子們,這些表現了他怎樣的心地?

二、理解課文多次描述“笑”的含義。

教師講述、提問:課文幾次寫到笑,各有什麼不同的含義,其中有些人是以鬨笑取樂的。想一想:⑴爲什麼那些人對一個不幸者沒有同情,沒有幫忙,相反只明白鬨笑取樂?⑵以鬨笑聲來寫孔乙己的杯具,有什麼特殊的藝術效果?⑶體會“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這句話在課文中反覆出現的效果。這個問題難度較大,可用“雙體互促”小組討論的形式來解決。

三、分析第7自然段

分析第7自然段中“孔乙己自己明白不能和他們談天,便只好向孩子們說話”這句話在文章結構中所起的作用。孔乙己爲什麼不能與“他們”談天,孔乙己與孩子們說話,表現了他什麼樣的心境?

提示:這一句話有承上啓下的作用。文章第七八段寫了孔乙己和孩子們說笑,更足以表現孔乙己境遇的淒涼和心靈的孤寂。

四、討飯的原因

分析孔乙己將要弄到討飯的原因,從而使學生認識到科舉制度的毒害。

1、首先要學生在書本上找出答案

2、教師再作深層次的分析,使學生深刻意識到科舉制度的罪行

五、學生羣衆朗讀課文,努力體會作者的杯具色彩。(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

六、佈置作業

1、預習課文9-13自然段,進一步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徵和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現實

2、完成理解分析第三題

七、板書設計

孔乙己

穿長衫站着喝酒――虛榮心十足

長衫又髒又破――懶得出奇輕視勞動

滿口的之乎者也――賣弄學問,熱衷功名

教我識字,分豆給孩子――心地善良

│不會營生│

討飯的原因┤輕視勞動│科舉制度的毒害

│好喝懶做│

《孔乙己》教學設計 篇7

教學重點:

1.理解本文思想;

2.體會精巧含蓄的佈局;

3.理解環境描述的作用;

4.進行語言訓練。

教學難點:

本文思想的理解。

教學時數:

3課時。

導入新課

魯迅的小說中,哪一篇最好學生討論,老師帶給魯迅本人意見:魯迅先生有一位好朋友孫伏園,他也向魯迅提過這個問題。魯迅回答,他最喜歡《孔乙己》。原因是,“能於寥寥數頁之中,將社會對於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述出來,諷刺又不很顯露,有大家作風。”這天,我們就學習魯迅最喜歡的小說──《孔乙己》。(板書課題)這篇小說的思想和藝術,請先看“預習提示”(指名朗讀)。

預習質疑

1.朗讀課文,標出生字詞和不懂的地方。

2.藉助字詞典和課文註釋,自學生字詞。

3.孔乙己失蹤了,魯鎮派出所要填寫一份“失蹤人口檔案”(印發),請你幫忙填寫:

魯鎮派出所失蹤人口檔案

姓名曾用名或綽號照片

性別年齡

籍貫現住

外貌特徵

身材

面容

衣着

語言特徵

性格行爲特徵

職業及工作單位

最後露面時的狀況

時間

地點

事由

當時衣着及外貌特徵

見證人

推測下落

聯繫人姓名地址

檔案填寫人

年月日

4.提出你的疑問,個性是“無疑之疑”。

課文閱讀與研討

一、指名朗讀課文前三自然段,研討以下問題。

1.本文題爲“孔乙己”,前兩段卻不提孔乙己,是否離題爲什麼不寫這一段能夠嗎爲什麼答案:不是離題。這是交代社會環境(板書)。小說有“人物”、“情節”、“環境”三要素,缺一不可。人物生活在必須的環境之中,交代環境,是塑造人物之必需。

2.本段交代了在酒店喝酒的兩種人,這兩種人有什麼不同寫這些有什麼作用答案:一種是“短衣幫”,他們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銅錢,買一碗酒,靠櫃外站着喝。另一種是“穿長衫的”,他們踱進店面隔壁的房子裏,要酒要菜,慢慢地坐着喝。那裏一裏一外,一坐一站,一貧一富,比較鮮明。用短衣和長衫區別兩種人,具體形象,又爲孔乙己的不倫不類埋下伏筆。板書:短衣──站,外,貧;長衫──坐,裏,富。

3.“大抵”是什麼意思查字詞典,糾正課文註釋之不足。答案:(1)大概,(2)大都。那裏應是“大都”,課文註釋不準確。

4.“我”是否魯迅“魯鎮”是否真實地名爲什麼答案:不是,因爲本文是小說,其中人名、地名是虛構的。

5.作者塑造“我”這個人物有什麼作用答案:(1)“我”是孔乙己杯具的見證人。這種第一人稱寫法使讀者感到真實可信。(2)寫“我”也是爲塑造人物、突出主題服務──寫“我”的“職務”實際上是表現掌櫃對長衫主顧,惟恐伺候不周;對短衣幫則往酒裏羼水,能欺就欺。人心如此勢利冷酷,孔乙己的不幸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6.歸納:前三段爲孔乙己出場作了哪些鋪墊答案:先交代環境,次交代職務的無聊,然後用“只有孔乙己到店,才能夠笑幾聲,所以至今還記得”引出。這樣寫,佈局精巧,行文自然,銜接緊密。

二、指名朗讀“孔乙己出場”一段,研討以下問題。

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又穿長衫的惟一的人”說明什麼答案:說明孔乙己的奇特身份:站着喝酒,說明他在經濟上和短衣幫一樣窮困;穿長衫,說明他總想持續讀書人的架勢,虛榮心十足,自命清高。板書:站──窮困;長衫──自命清高。

2.孔乙己的長衫“又髒又破,彷彿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說明他有什麼思想特徵答案:思想特徵有二:一是四體不勤,好喝懶做;二是總想持續讀書人的臭架子,在他看來,長衫再破,也是讀書人的標誌。板書:好喝懶做。

3.孔乙己爲什麼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答案:和穿長衫一樣,是炫耀讀書人的身份,賣弄學問。說明他的迂腐。板書:迂腐。

4.爲什麼別人問孔乙己“你當真識字嗎”,他“不屑置辯”,而問他“你怎樣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呢”,他“立刻顯出頹唐不安模樣”答案:他識字,是毫無疑問的,也是他自傲的資本,所以“不屑置辯”。他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能中秀才,中舉人,中進士,一步步爬上去。他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連半個秀才也沒撈到。這也是他最疼的一塊瘡疤,因此,每當觸及到這一點,他便頹唐不安。板書:失意,潦倒。

5.是什麼原因使孔乙己如此好喝懶做、窮困潦倒而又迂腐不堪答案: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

6.爲什麼說孔乙己是科舉制度的犧牲品學生討論,教師講:造成孔乙己杯具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因爲從根本上說,科舉制度是爲封建統治階級培養和選拔官吏的。這一點,連封建統治者也直言不諱。據《唐摭言》記載,有一次唐太宗私幸端門,見新進士魚貫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投影)因而李白曾寫詩道:“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投影)宋真宗爲吸引天下讀書人蔘加科舉,也寫了著名的《勸學》詩:“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必架高梁,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愁無良媒,書中有女顏如玉……”(投影)這是從封建統治者的角度說。從讀書者個人來說,則是在統治者的“千鍾粟”、“黃金屋”、“顏如玉”的引誘之下,走“讀書做官”之路。這樣,考上的,就成了丁舉人,有錢有勢;考不上的,就成了孔乙己,貧困潦倒。因爲他學的那些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沒什麼實際用處,於是就成了百無一用的廢人!

孔乙己的杯具就在於他已經成了廢人,成了科舉制度的犧牲品,卻還沒有認識到自己是廢人,是犧牲品,反而還自命清高,經常迂腐不堪地向別人炫耀他那些知識垃圾!

三、繼續閱讀,研討世人對孔乙己的態度。

1.酒客們是怎樣對待孔乙己的(指名讀)這說明什麼答案:有兩段寫怎樣對待:(1)“孔乙己一到店……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2)“孔乙己喝過半碗酒……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教師歸納:一是“笑”,把他當作自己取樂的工具。二是“叫”、“嚷”,即嘲弄,戳他的瘡疤,並以此爲快。

2.指導以上兩段的朗讀,重點是“叫”、“嚷”的語氣。教師用三種不同的語氣朗讀,讓學生辨別優劣,體會作者用詞的匠心,然後模仿。注意歎號、問號、省略號等標點的作用,還可討論它們是否能夠刪去、換去。

3.“笑”有多種(初一時我們學過《談“笑”》一文):微笑、譏笑、嘲笑、鬨笑、耍笑、奸笑、竊笑、哈哈大笑、莞而一笑、皮笑肉不笑……酒客們的笑應是哪一種笑答案:鬨笑、耍笑。因此,孔乙己的杯具是“笑聲中的杯具”,而這一段則是“在笑聲中出場”。(板書:笑聲中的杯具,在笑聲中出場)

4.不僅僅是酒客們笑孔乙己,掌櫃,“我”,甚至連孩子們也都笑他,這些人的笑有什麼不同哪個對孔乙己傷害最重答案:酒客──鬨笑;掌櫃──引人發笑,是“笑”的組織者,傷害最重;“我”──附和着笑。

5.作者這樣寫衆人的笑,目的何在答案:揭露世人的冷漠與麻木──封建科舉制度、等級制度不僅僅毒害了孔乙己,也毒害了廣大世人,包括這些酒客的靈魂,使他們思想麻木、冷漠、不辨是非。對於透過科舉制度爬了上去、成爲殘酷兇暴的統治者的丁舉人,他們不敢反抗,不敢譴責,不敢抨擊,甚至還懷有敬畏之心;而對於爬不上去,和自己地位一樣低下的孔乙己,卻百般嘲笑、耍弄,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辛酸與不幸上,卻意識不到自己也處於奴隸的地位,自己的命運也是一樣的悲慘!

其實,這種麻木、冷漠,以揭別人的保密,戳別人的瘡疤爲快樂的行爲,也是一種“國民劣根性”。作爲“國民劣根性”代表的阿Q,不也是以欺負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小D爲快樂嗎──魯迅不僅僅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他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他認識到這一點,並把它寫進《孔乙己》、《阿Q正傳》等小說。因此《孔乙己》有其極高、極深刻的社會價值和社會好處!

6.孔乙己與“我”的對話十分絕妙:一老一少,一冷一熱,孔乙己越說越起勁,“我”卻愛搭不理。作者這樣寫有什麼目的答案:(1)表現孔乙己的善良(板書:善良);(2)連小夥計都看不起孔乙己,表現孔乙己在人們心目中地位之低,也更顯示出世人對不幸者的麻木冷酷。

7.孔乙己給孩子們分茴香豆的細節,表現孔乙己什麼特點答案:善良和迂腐。

8.“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但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麼過。”這句話有什麼言外之意答案:孔乙己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是一個對社會毫無價值的人。

四、閱讀孔乙己被打折腿一段,討論:

1.掌櫃是怎樣想起孔乙己長久沒來了這說明什麼答案:由結賬想起,說明孔乙己的價值在掌櫃眼裏還比但是十九個錢。

2.下面加下畫線的詞句能夠刪去嗎爲什麼(1)這一回,是他自己發昏,竟偷到丁舉人家裏去了。他家的東西,偷得的麼答案:不可。借酒客之口,反映丁舉人權勢赫赫,橫行霸道,兇惡殘酷。(2)之後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答案:不可。“打了大半夜”說明打得時間之長;“再”說明是故意打折了腿,表現丁舉人心狠手毒,十分殘忍。(3)許是死了。答案:不可。表現口氣淡漠,人心冷漠。

3.同是讀書人的丁舉人置孔乙己於絕境,作者這樣寫有什麼用意學生討論,教師歸納:以上描述,說明科舉制度是一種罪惡的制度,吃人的制度,戕害讀書人的制度──同是讀書人,爬上去的,就成爲人上之人,作威作福,魚肉百姓,殘害爬不上去的;爬不上去的,就成爲人下之人,貧窮潦倒,橫遭欺凌。科舉制度,是一把殺人的軟刀!析字:“戕害”的“戕”就帶着一把“刀”。

五、閱讀孔乙己最後一次到酒店一段,討論:

1.這段的環境描述和“我”的外貌描述起什麼作用答案:寫秋風天涼,給孔乙己的末路增加悲涼氣氛;寫靠着火、穿棉襖,反襯孔乙己只穿一件破夾襖的淒涼。

2.再次寫孔乙己的外貌,是什麼用意答案:表現孔乙己命運的悲慘,表現丁舉人的罪惡,控訴科舉制度“吃人”。

3.這時掌櫃怎樣對待他請加述評。答案:見面先說:“你還欠十九個錢呢!”說明在他眼裏,孔乙己的命運輕於他的十九個錢。然後,“仍然同平常一樣,笑着”對他說:“孔乙己,你又偷了東西了!……”然後又是“笑”。此時的掌櫃,已麻木冷酷到毫無人性的地步。

4.“摸出四文大錢”的“摸”,可否換成“掏”或“拿”爲什麼前文“便排出九文大錢”爲什麼不用“摸”而用“排”答案:不可換。“摸”說明這四文錢是僅有的,以此表現孔乙己生活窘迫。前文的“排”是他對酒店表示分文不少,也在只用四文錢買一碗酒的短衣幫面前顯示一下闊氣,還能對酒客們的恥笑表示若無其事。

5.關於孔乙己“滿手是泥”的描述,和前面“臉上黑而且瘦”等外貌描述連在一齊好不好爲什麼答案:不好,這樣寫,行文自然。

6.孔乙己是怎樣離開咸亨酒店的答案:是“在旁人的說笑聲中,坐着用這手慢慢走去了”。──他是“在笑聲中出場,在笑聲中生活,在笑聲中離去”。他的杯具,是“笑聲中的杯具”──以笑襯悲,杯具更悲。(板書)

7.“十九個錢”重複了幾次說明什麼之後不提了,爲什麼答案:四次。說明孔乙己是可有可無和被社會拋棄的人,掌櫃只有在結賬時纔想起他,表現其命運的悲慘。之後不提了,說明他已經被冷漠的人情、世情吞噬。

8.“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大約”和“的確”是相互矛盾的,這樣寫是否病句應怎樣理解學生討論,教師講解:不是病句。孔乙己本來就“不會營生”,又被打折了腿,失去了生存潛力。在那樣殘酷冷漠的社會,他是不可能生活下去的,所以說“的確”死了。但是,孔乙己是一個對社會沒用和被社會拋棄的人,他沒有家人,沒有親戚,沒有朋友,沒人關心他的命運,沒人瞭解他的狀況,即使他“的確”死了,也沒人瞭解確切狀況。他無聲無息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就像秋天的樹林裏飄落了一片黃葉,就像冬天的大地上枯死了一棵小草,沒有引起任何的反響,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所以,作者又用了一個“大約”。“大約”、“的確”表現了魯迅先生深厚的、爐火純青的語言功力,他不愧是一位傑出的語言藝術的大師!

六、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教師組織討論。

鞏固深化

1.歸納、記憶本課字、詞、文學常識等知識要點。

2.完成課後練習。

3.敘述性說話練習:請按照下面的提綱,採用並列式結構,說明孔乙己是怎樣一個人。(1)窮困潦倒而又自命清高;(2)好喝懶做,不會營生;(3)心地善良;(4)思想麻木。此題讓中等以上學生完成。

4.議論性說話練習:請你以下面這句話爲開頭,採用先總後分的結構方式,說說孔乙己的杯具是怎樣造成的──造成孔乙己杯具的原因有三個:一是封建科舉制度的戕害,二是冷漠世情的摧殘,三是自身性格的缺陷。此題由優秀生完成。

5.想像性小作文:假如孔乙己中舉。(能夠此導入《范進中舉》)

課外活動

將《孔乙己》改編成小話劇劇本,設計好服裝、道具、佈景,再配以效果,然後排練演出。此題由特長生完成。

《孔乙己》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

1、藉助資料,瞭解小說的一般常識。

2、掌握本課生字和重點詞語。

潛力

1、訓練默讀習慣,提高閱讀速度。

2、體味精練、深刻、含蓄的語言。

3、學習作者透過精選生活片斷,表現人物性格特徵的寫法。

情感感受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和封建社會的冷酷,審視現代教育。

重點難點

小說精練、深刻、含蓄的語言的理解。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時間分配教學步驟教學資料教法、學法指導

1分鐘

20分鐘

22分鐘

2分鐘

一、導入新課

二、自學討論

三、師生研討

四、課堂小結

(一)、設置情境,引入課題。

1、同學們,一代文壇大師――魯迅先生曾說,在他創作的短篇小說中,他最喜歡《孔乙己》。大家想明白是什麼原因嗎這天我們就一齊走近孔乙己,看一看封建教育制度下我們“讀書人”的生活。

(二)、聽讀錄音,自學探究。

1、藉助註釋或詞典,自行解決生字詞。

2、孔乙己的下場如何,爲什麼會有這樣的結局

3、孔乙己是怎樣的一個人

(三)、交流體會,總結板書

1、孔乙己下場:

“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必死無疑!理由:

①“不會營生,放不下讀書人架子”。

②人們從不關心他的死活,只是人們心中的笑料。

③最後一次到酒店的喝酒的情形。

④自此以後,也沒有見過他,否則憑他習慣必須會再來的。

……

2、孔乙己其人:

①好吃懶做、窮困潦倒

――“不會營生”,“將要討飯”,“替人抄書,坐不了幾天,連人帶收一齊失蹤”,“長衫又髒又破、沒洗沒補”;

②鄙視農民、死愛面子

――“短衣幫面前排九文大錢”,“穿一件長衫的唯一的人”;

③賣弄斯文、自命清高

――“滿口之乎者也”,“多乎哉不多也”,“竊書不能算偷”;

④、善良誠實、迂腐可笑

――一般不拖欠酒店的錢,分茴香豆時“伸開五指罩碟子”;教“我”寫“茴”字

(四)、總結教育,佈置作業。

1、小結:

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孔乙己,他是封建教育制度下的犧牲品,被封建教育毒害之深,至死不悟,我們不能做新時代的孔乙己,要做自食其力之人。

2、作業:

用250字左右的篇幅寫出《孔乙己》的故事。

板書課題、作者

問題式導入,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聽讀,藉助註釋、詞典,解決字詞。

再讀找理由,談體會。

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是否矛盾,組織學生髮表看法。

根據學生回答的結果,結合有關語句、重點詞語教師相機點撥,分析語言特點。

點撥“排”字

點撥“罩”字

引導學生分析當今教育會產生孔乙己這樣的人嗎

板書設計孔乙己

魯迅

好吃懶做、窮困潦倒

鄙視農民、死愛面子

賣弄斯文、自命清高

善良誠實迂腐可笑

教學後記

從課堂反映來看,由於學生預習狀況較好,發言比較用心,討論也很熱烈,他們合作、探究潛力得到了必須的展示。同時這種由“悲慘結局――其人其事”的設計,也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用心性。

第二課時

時間分配教學步驟教學資料教法、學法指導

3分鐘

15分鐘

25分鐘

2分鐘一、檢查作業

二、自學探究

三、師生研討

四、總結作業

(一)、檢查作業,導入新授:

1、檢查學生完成故事寫作狀況。

2、導入新課:

同學們,孔乙己之死,除了受封建教育毒害之外,還有一點不容忽視,那就是社會風氣。本節課我們就研究他的生存環境。

(二)、再讀小說,思考討論。

1、小說中各色人物對孔乙己的態度怎樣

2、你如何看待孔乙己呢

(三)、研討交流,歸納總結。

1、世人態度――社會風氣

①“我”:鄙視孔教我寫“回”字,與別人一齊笑他。

――“討飯一樣的人,也配考我。不耐煩,努着嘴走遠”。

②“酒客”=“短衣幫”=老百姓:麻木不仁、冷酷無情

A、取笑孔偷東西;

B、譏笑孔沒“進學”;

C、嘲笑孔被打斷腿;

③“掌櫃”:漠不關心,對孔乙己悲慘遭遇冷淡

――“慢慢地算他的賬”,

――“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

④“丁舉人”:兇狠毒辣、冷酷無情

――把孔的腿打斷了

⑤“鄰舍孩子”:天真無邪

――笑孔分豆的動作和語言。

2、評判孔乙己:

作者:“哀其不幸,恨其不爭。”

讀者:憐憫、同情、可悲、可氣、可恨

(四)、課堂小結:

1、小說刻畫了世人對孔乙己的冷嘲熱諷,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羣衆的麻木不仁、冷酷無情,揭示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讓我們認識了社會的腐朽與黑暗。

2、課後請完成練習冊。

指導學生找出小說中出現的人物。

點撥第一人稱作用。“我”≠作者,“我”酒店的小夥計,是孔悲慘一生見證人。運用第一人稱,使故事顯得真切,使情節集中,更增加悲涼的意味。

引導學生分析“酒客”對孔乙己的態度,感受社會的冷酷與悲涼。

引導學生體會這句話深刻內涵。

教育學生正確看待人物,提高分辨是非潛力。

板書設計

孔乙己

魯迅

封建社會

“我”丁舉人

笑笑

酒客鄰舍孩子

掌櫃

世態炎涼

教學後記

《孔乙己》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學習小說運用“與手相關”的細節描述來刻畫人物的方法。

2、透過“與手相關”的細節描述來分析人物的性格與形象。

【教學主要步驟】:

【環節一】憶讀明點;羣衆憶讀有關手的文學作品,並出示細節的定義作用及相關注意事項。

《一面》竹枝似的手《甜甜的泥土》母親“雙手緊抓鐵欄使勁地搖着”-------“慢慢鬆開手,從大襟棉襖口袋裏,掏出一包裹的很緊的,還帶着體溫的糖”小亮“他那雙小手在衣服上來回蹭着,微微思考了一下,笑眯眯地給每個小朋友發了一顆”---“他使勁拍拍口袋,不行,咋瞧都是鼓囊囊的。”“他悲哀地蹲在地上,呆呆的凝望着。一會二,又情不自禁地伸出凍裂的小手指。摳起一點泥土放在舌尖上---”

【環節二】再讀找點:請同學們再度《孔乙己》,找找文中有哪些“與手有關的細節

【環節三】精讀品點分組談談自己的閱讀感受,分析其作用。把寫到手的相關資料加以自己對文本的解讀,能夠適當加入想象用具體的文筆描述出來,配圖畫。老師板書主要的四種手,文圖呈現。剖析人物。

【環節四】熟讀悟點:造成孔乙己如此性格命運的,難道真是這隻“手”之罪嗎還有哪些無形的手將孔乙己推向死亡之路呢挖掘主題。出示“有形的手”“無形的手”

【教學過程】

一、導入:師:同學們,這天我們就上一堂關於“手”的課,崔老師有一雙手,請前排同學觀察,說說這雙手的特點。這是一雙白胖的手,一雙沾滿粉筆灰的手,一雙因長期寫字變形的手,一雙因粉筆灰而粗糙的手,一雙溫暖而有愛的手·····體型偏胖,職業教師,性格外向,可愛,熱愛學生的好老師。那麼我們來看一些文學作品中的手,你讀出了手背後怎樣的深意《一面》一雙爲革命辛勤工作身體瘦削的手《甜甜的泥土》中離婚媽媽對孩子的思念,母愛的體現。小亮對媽媽給的燙的喜愛珍惜之情,離婚後孩子的無助被虐待的情境,小亮友善可愛的心......

二、明確學習任務

師:這節課的學習任務是:手中窺人。我們讀一遍:“從手看孔乙己”

三再讀找點:請同學們再讀《孔乙己》,找找文中有哪些“與手有關的細節

1、找出有關手的句子。

師:請大家用跳讀的方法圈點批註。請同學說出寫手的句子,並分析手的功用。

師:請同學們說說這些手的功用是什麼仿造例句說。

例子:便排出九文大錢――有了幾個錢,做姿態,擺架子,寫出了他的虛榮和窮酸氣,是一雙在短衣邦面前擺闊的手。

(1)小組討論交流。

(2)小組展示,比一比,看一看,哪個組總結得正確而全面。

生:(小組展示)

(1)你必須又偷了人家的東西了!――生活所迫,一雙用來偷書的手。

(2)便替人鈔鈔書―――不愛勞動,不懂得營生,一雙用來替人抄書的手。

(3)你怎的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呢――讀書人象徵,一雙連半個秀才都撈不到的手。

(4)孔乙己剛用指甲蘸了酒――熱心教小孩識字,善良,一雙用來蘸酒寫字的手。

(5)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善良、幽默,一雙用來罩茴香豆碗碟的手。

(6)先是寫服辯,之後是打――偷東西被打,一雙用來寫服辯的手。

(7)他從破衣袋裏摸出四文大錢――生活貧困潦倒,一雙用來摸出錢的手。

(8)原先他便用這手走來的――受傷慘重成了殘廢人,處於死亡邊緣,一雙用來走路的手。

2、寫“手”:大家能否將這些手再爲細緻的描繪出來,能夠適當加入合理想象,一兩句話即可。

3我們挑出主要的幾句來分析,同學們能不能給他配張圖,簡單勾勒一下就好。飽受生活折磨,常遭欺凌侮辱,好吃懶做,追求功名,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心地善良死要面子,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師:(小結)從這些文字中我們能夠看到有關手的細節描述能夠幫忙我們認識人物,瞭解他的性格特徵,瞭解他的人生經歷甚至還能夠揭示深刻的主題,那裏的手是一雙意蘊頗豐的手,手活畫了人物的性格:或愛慕虛榮,或自欺欺人、或自命清高、或心地善良,或鄙視勞動…這是一雙受到嚴重摧殘的手。

手的功能變形是他的靈魂的扭曲,身心的變形讓他的手完全喪失了正常的功能。讓我們分明看到一個科舉制度的犧牲品在他悲苦的人生道路上留下的一串足跡。

(板書)

(三)拓展延伸

師:從上面的學習中,我們能夠看出:這雙“有形的手”將孔乙己推向死亡的邊緣,變成一個垂死掙扎的陌路人。那有沒有一些“無形的手”“隱形的手”加速了孔乙己死亡的步伐呢

生:周圍的人:小夥計,掌櫃的,酒客們。

封建科舉制度,封建等級制度,封建教育制度,封建社會的種種黑暗。在那樣的社會中,人們漸漸喪失了良知和仁愛,變得冷漠無情,弱者並不值得同情,倒是取笑的對象。不光展示了悲哀的孔乙己更讓我們看到社會的衆生相,鬨笑之聲迭起,更顯出憂憤如此之烈,悲啊,悲涼悲哀悲痛!孔乙己,再見了,一個可有可無,可笑可憐的剩餘人!

《孔乙己》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理解孔乙己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會好處。

2、學習小說透過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表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3、瞭解環境描述的作用。

4、培養欣賞文學作品的潛力。

教學課時: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瞭解孔乙己的性格特徵。

教學資料及步驟:

一、導入新課

1、簡介魯迅,回憶之前學過的魯迅的文章。

2、導語:在魯迅先生寫的33篇小說中,巴金先生曾稱讚說:“《孔乙己》寫得多麼好啊!”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說,孔乙己是一個最完美的藝術典型。孔乙己到底是怎樣一個藝術形象呢?魯迅先生又是以怎樣的鬼斧神工之筆來塑造這個苦人兒的形象的呢?你們認真讀課文以後,就能得到回答。有人說古希臘的杯具是命運的杯具,莎士比亞的杯具是主人公性格的杯具,易卜生的杯具是社會問題的杯具。那麼,魯迅寫孔乙己悲慘的一生,是命運的杯具,性格的杯具,還是社會問題的杯具呢?下面我們就從課文中尋找答案。

二、簡介寫作背景

《孔乙己》寫於1918年冬天,當時以《新青年》爲陣地,雖已揭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但是封建復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舉制度雖於1905年廢除,但是培植孔乙己這種人的社會基礎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會教育的核心資料,這樣就有可能產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讓他們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魯迅選取了社會的一角――魯鎮的咸亨酒店,藝術地展現了20多年前社會上的這種貧苦知識分子的生活,就在於啓發讀者對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當時的教育現狀,思考當時的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舉制度。

本文發表於1919年4月的《新青年》雜誌,之後收入短篇小說集《吶喊》。

三、簡介封建科舉制度

封建科舉制度是隋以後封建王朝用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科舉是分科舉人的意思。明清兩代的科舉制基本相同。清代規定:凡參加正式科舉考試之前務必參加童試,童試參加者稱儒童或童生(不管年齡大小),經過童試被錄取入縣學的稱秀才,也叫生員、相公,還叫進學等。這是得功名的起點。正式的科舉考試分三級,即鄉試、會試、殿試。鄉試通常每三年在各省城舉行一次,考試時間在秋季。秀才纔有資格參加鄉試,考中者稱爲舉人,第一名稱解元。會試在鄉試後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禮部舉行。參加者是舉人,考中的稱貢士,第一名稱會元。殿試由皇帝主持,貢士有資格參加,考中的稱進士。殿試分三甲錄取。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第一甲錄取三名,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合稱三甲鼎。科舉考試實際上是由下而上的層層考試。科舉考試明朝以後主要考八股文以四書五經中某個文句爲題作文,文章有固定的格式,資料是闡釋孔孟之道,從資料到形式都不允許越軌半步,嚴重禁錮了知識分子的思想。加之參考人數多,入選者少,官場黑暗,許多讀書人老死科場,利慾薰心,精神畸形,成了科舉的奴隸,成了科舉制度的受害者。我們要學習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其中一個。

四、學生自由朗讀,整體感知課文

要求:

1、找出生字詞。

2、試從課文中找出反映以下資料的活。

①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②孔乙己對人們的作用。

③孔乙己的結局。

五、教師糾正字音

踱(duó)亨(hēng)舀(yǎo)硯(yàn)拭(shì)附和(hè)蘸(zhàn)

闊綽(chuò)羼(chàn)間(jiàn)或

六、品味小說中幾句意味深長的話

1、反映孔乙己特殊身份的句子。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

明確:“站着喝酒”證明孔乙己生活貧困,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都和短衣幫一樣;“穿長衫”證明他不願與“短衣幫”爲伍,硬擺讀書人的架子,思想上羨慕上層階級,輕視勞動人民;“唯一的”點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與酒店的上層人、下層人都有距離。

2、反映孔乙己對人們的作用的一句話:

“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但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麼過。”

明確:孔乙己的存在只是爲無聊的人們帶給一個取笑的對象。說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淒涼。

3、反映孔乙己結局的一句話:

“我到此刻最後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

明確:“大約”表示是“我”的猜測,但孔乙己當時已無力維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沒有見到,在那樣冷酷無情的社會裏,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確”表示“我”猜測的結論。

七、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徵

1、本文透過外貌、動作、語言等方面的描述,鮮明地表現人物的性格特點。請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並加以分析。

明確:透過對外形的整體描述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一外形的整體描述,集中而簡練地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預示了杯具命運的必然性。

透過肖像描述揭示孔乙己的不幸遭遇。“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鬍子”。活畫出一個窮困不得志,又經常捱打的老書生的形象。斷腿前後肖像的對照,更顯出他的遭遇的悲慘。

透過服飾的細節描述揭示了孔乙己懶惰而又死愛面子的特徵。“穿的雖然是長衫,但是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又髒又破,長期不洗不補,既說明孔乙己很窮,只此一件長衫,又說明他很懶,連洗衣服都不肯動手。不肯脫下這麼一件長衫,是唯恐失去他讀書人的身份。作者透過一件破長衫的描述,把孔乙己的社會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的教育揭示得分深刻。

透過個性化的語言描述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

課文多次描述他滿口“之乎者也”,反映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孔乙己用“四書”“五經”中的所謂“聖言”爲自己辯解,連偷書也說成“竊書不能算偷”。這些性格化的語言極能表現人物鮮明的個性。

透過對人物動作、神態的描述,顯示孔乙己善良的心地。孔乙己教“我”識字,分茴香豆給孩子們一人一顆,表現了他善良的心地。

2、指名學生歸納孔乙己的性格特徵。

明確:科舉失敗又以讀書人自居,生活貧困愛面子又常受人嘲笑,迂腐可笑卻又不失善良本性,是一個既可悲又可笑的沒落的讀書人。

八、佈置作業

思考:1、小說的前三節並沒有寫到孔乙己,它們在小說中有什麼作用?

2、孔乙己的形象有什麼社會好處?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理解小說主題。

教學資料及步驟:

一、簡單回顧上課時資料,導入新課。

二、提示與思考

1、小說的前三個小節有什麼作用?分析以咸亨酒店爲中心的社會環境描述對塑造孔乙己形象的作用。

2、酒客、掌櫃、夥計等人是怎樣對待孔乙己的?

3、孔乙己的讀書經歷說明了什麼?

4、丁舉人是透過科舉爬到上層的讀書人,他是怎樣對待孔乙己的?丁舉人和孔乙己都是封建社會裏的知識分子,本是科舉道路上的同路人,不同的是一個“爬”了上去,一個“掉”了下來。假如孔乙己“爬”了上去,他會是什麼樣的形象社會是否會有所改變

三、交流、討論後明確

1、小說前三個小節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和人物活動的社會環境。

由時間推算,我們可知當時封建科舉制度還未廢除。

由以兩種不同方式喝酒的顧客能夠看出當時貧富對立和階級對立的狀況。

由“我”職務的變動能夠看出當時人際間的世態炎涼。

小結:咸亨酒店是孔乙己活動的空間,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縮影。文章透過對咸亨酒店格局的描述,自然而巧妙地交代了故事發生的社會背景,形象而又深刻地揭露了階級對立、貧富懸殊的社會現實。掌櫃對“短衣幫”與“長衫客”的不同態度,店內單調無聊、令人窒息的氣氛,讓人感受到當時社會人與人之間冷酷、虛僞的關係,而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樣的特殊身份生活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就註定了孔乙己杯具的必然性。

2、孔乙己不能與長衫酒客爲伍,短衣幫酒客雖然也處在社會底層,但他們仍肆意譏笑孔乙己。唯利是圖的掌櫃以取笑孔乙己爲樂,就連一個12歲的小夥計都鄙視孔乙己。這些,都充分說明在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下,人們對科舉不幸失敗者的冷酷。

3、孔乙己讀了一輩子書,卻連“半個秀才也沒撈到”,既不能進學,又沒有學會營生,反而養成了好喝懶做的惡習,說明了封建教育對讀書人的毒害。

4、(激發學生的逆向思維,進一步認識封建統治的弊端。)提示:(孔乙己的杯具不是個人的杯具,而是整個社會的杯具。)

丁舉人對同是讀書人的孔乙己毫無憐憫和同情,在孔乙己寫了“服辯”之後仍將他“打了半夜”,“再打折了腿”,不僅僅揭露了丁舉人的兇殘冷酷,也尖銳地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本質和罪惡:培養殘酷的統治者。孔乙己假如“爬”上去,他也會像丁舉人一樣欺凌那些沒爬上去的人。

四、學生討論歸納造成孔乙己悲慘遭遇的原因

學生討論後明確:

1、社會原因。

(1)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

(2)封建等級制度和封建思想侵蝕下,民衆的麻木不仁。

(3)以丁舉人爲代表的封建統治者的殘酷摧殘。

2、自身原因。

熱衷科舉、好喝懶做、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五、理解小說主題

組織學生羣衆討論,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結合自己對本文的認識進行思考分析。

六、佈置作業

思考課後練習題三、四。

第三課時

課時教學重點:

理清小說結構線索,品味小說的語言特色。

教學資料和步驟:

一、理清小說結構

1、指名回顧小說情節的四個組成部分。

(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2、按照小說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劃分課文結構。

開端(1~3段):介紹咸亨酒店,交代環境。

發展(4~9段):孔乙己的經歷和性格。

高潮(10~11):孔乙己被打折腿的悲慘遭遇。

結局(12~13):孔乙己的悲慘結局。

二、理清小說的線索

明確:小說以“我”(小夥計)的所見所聞作爲線索,選取了孔乙己一生中幾個分散的,然而又是典型的生活片段構成小說情節。

(思考:小說用第一人稱的手法寫有何作用?)

討論分析:使故事顯得真切,使情節集中,資料簡要,更增加了悲涼的意味,表現作者對孔乙己的同情。

三、體會“以笑寫悲”的巧妙構思

提示與思考:小說中多次寫到旁人的說笑、鬨笑,有什麼作用?

(課文寫人們對孔乙己的五次取笑,孔乙已成了人們的笑料,掌櫃看不起他,取笑他,這是沒有人性的自私的笑;短衣幫們看不慣他,鬨笑他,這是麻木不仁的笑;小孩子們因他的古怪譏笑他,這是天真無邪的笑。最後又在別人的笑聲裏離去。說明孔乙己的人生價值僅是人們的笑料。從而體會到這笑中的人情冷暖和世態炎涼,體會到封建文化教育的罪惡。)

討論明確:酒店中的人們也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他們麻木不仁、自私冷漠,他們意識不到自己與孔乙己一樣同樣受着統治階級的奴役,所以他們對孔乙己這樣一個科舉的不幸失敗者不但沒有同情和幫忙,相反只有無情的嘲弄,以求得他們勞累而苦悶的勞動生涯中片刻的快樂。這種麻木的笑使孔乙己的杯具更添悲涼之感。它證明,孔乙己的杯具不是個人的杯具,而是社會的杯具。這樣,就更加深了小說反封建的好處。

“笑”是作者進行人物塑造的一種藝術手段。“笑聲”貫穿全篇,這陣陣笑聲跟孔乙己的不幸遭遇構成了強烈的對照,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與冷酷,同時也批判了羣衆的麻木。孔乙己在笑聲中出場,在笑聲中苟活,最後在笑聲中走向死亡。小說對各種人物的笑,描述越是生動,越是具體,我們就越是感到悲涼。這樣讓杯具在喜劇的氣氛中進行,以“喜”襯“悲”,更增強了小說的杯具效果。

四、品味小說的語言特色

引導學生揣摩以下加點詞的意味:

1、便排出九文大錢。

2、他從破口袋裏摸出四文大錢。

3、坐着用這手慢慢地走去了。

4、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

五、佈置作業

小說的結尾並沒有明確交代孔乙己的死去,你認爲孔乙己死了沒有?請展開想像,寫一篇短文來明確交代,300字左右。

《孔乙己》教學設計 篇11

【目的要求】

1、教師引導學生了解本文的故事情節,讓學生理清文章的層次結構。

2、學習文中通過環境描寫、人物描寫來表現主題的寫作方法。

3、理解封建科舉制度給讀書人帶來的毒害。

【教學重點】

文中的典型環境描寫,細節描寫。

【教學難點】

孔乙己一生的命運所揭示的社會意義。

【教學方法】

先學後教,點撥式教學法。

【教具準備】

小黑板、收錄機、磁帶。

【課時】

45分×2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學習目標

用小黑板出示學習目標,讓學生念一遍:(1分鐘)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概括文章內容

3、理清文章的層次結構

二、導入(2分鐘)

板書課題,並釋題。教師提問:“孔乙己”是什麼意思?同學門在什麼地方見過這三個字?

現在普遍流行的“歐金”牌,還有過去小孩練字的描紅本,上面寫的是“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

教師再問:這些話是什麼意思?

是古人所作歌頌孔子的三字經,“孔乙己”指的是孔丘,他是中國教育,乃至世界教育的鼻祖。

本文是否寫的是孔子呢?爲什麼要以“孔乙己”爲題呢?大家讀課文,就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相互間討論以下,並完成“學習目標”上規定的任務。

三、指導自學

1、聽課文錄音,試用一句話概括本文內容。(20分鐘)

2、理清本文的層次結構,寫出閱讀提要。(6分鐘)

四、討論交流

用小組競賽的形式完成下面的任務

1、小說的三要素是什麼?(0、5分鐘)

討論後明確:人物、情節、環境。

2、以情節劃分小說的結構,一般可以分成幾個部分?(0、5分鐘)

明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

3、檢查自學情況。點成績一般的學生到黑板上寫出概括課文的一句話。(6分鐘)

學生修改後明確:孔乙己科考失意,生活無着,因偷竊被打致死。

4、點成績一般的學生到黑板上寫出閱讀提要。(與上面的要求分組同時進行)

學生修改後明確:

開端(①~③):交代故事發生的背景。(人與人等級森嚴,商人重利輕義,社會冷漠)

發展(④~⑨):記敘孔乙己的生活經歷,表明其社會地位及個性。(不被人尊重,窮酸,迂腐)

高潮(⑩~⑾):被打折腿。

結局(⑿~⒀):死。

5、學生提出相互間討論後還沒弄明白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並作總結。(5分鐘)

五、課堂小結(1分鐘)

1、學生說本文的情節結構。

2、學生評議各小組的學習情況。

六、作業

同學之間口頭複述本文的故事情節。(3分鐘)

第二課時

一、出示學習目標,學生念一遍(1分鐘)

1、通過讀、練、討論,理解典型環境中人物的性格特點,以及刻畫這一人物的社會意義。

2、品味文中的語言,體會環境描寫、人物形象的刻畫及其作用。

二、導入(3分鐘)

點學生口述本文的故事情節引入新課

三、指導自學(10分鐘)

要求學生讀課文,思考:

1、文中開頭描寫酒店的環境起什麼作用。

2、劃出文中描寫孔乙己的語句,分析所表現出的人物個性特點。

3、找出文中幾次寫到“笑”,分析作者寫“笑”的用意。

4、文中自己還有那些不懂的問題。

四、討論交流(20分鐘)

檢查自學情況,分小組進行,根據各小組的表現給各小組打分。

1、點一般的同學回答文中開頭描寫環境的作用,再讓較好的同學補充,

明確:交待故事發生的背景:人與人等級森嚴,商人重利輕義,社會冷漠

2、文中通過對孔乙己的描寫表現出他怎樣的典型性格特點?

明確:自命清高、好喝懶做、愛賣弄學問,迂腐麻木

3、文中關於“笑”的描寫極其作用。

明確:表現國民的麻木,以樂襯悲,顯得更悲

4、試歸納本文的主題:

明確:

通過孔乙己這個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的描寫,揭露了封建字社會科舉制度的罪惡,鞭撻了封建統治階級的冷酷與暴虐,展示了封建教育和科舉制度的反動與腐朽及其必然性。

5、孔乙己被打致死,爲何安排死在丁舉人手下?

明確:表現封建科舉教育地失敗。讀書任人熟讀四書五經,獲取功名後卻不按四書五經的教義去做,露出兇殘的本質。

6、造成孔乙己悲劇的原因是什麼?

明確:

⑴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

⑵國民的冷酷、麻木,

⑶封建統治者的迫害。

7、本文爲何以“孔乙己”爲題?

明確:標明本文的諷刺對象──封建科舉教育和封建禮教,增強諷刺力度。

8、學生提出各自還沒弄明白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後作總結。

五、小結(3分鐘)

1、情節。

2、主旨。

六、佈置作業(8分鐘)

1、試就下列句子里加點的詞與括號內的詞進行比較,說說括號內的詞能否替換加點的詞。

⑴只有穿長衫的,才踱(走、跨、邁)進店面隔壁的房子裏。

⑵他不回答,對櫃裏說,“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掏、拿、摸)出九文大錢。

⑶孔乙己立刻顯出頹唐不安模樣,臉上籠(蒙、盞、掛)上了一層灰色

⑷孔乙己着了慌,伸出五指將碟子罩(蓋、壓、蒙)住

⑸他從破衣袋裏摸(拿、掏、排)出四文大錢

2、簡答:

第二課時中“討論”1──7

【附板書】

孔乙己

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環境生活被打折腿死

等級森嚴不被人尊重

重利輕義窮酸

社會冷漠迂腐

《孔乙己》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積累“闊綽、頹唐、間或、不屑、置辯”等詞語。

2.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

3.體會小說精巧含蓄的佈局。

過程與方法

1.學習用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描寫來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寫法。

2.品味小說辛辣深刻的語言,理解社會環境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探究小說人物的性格內涵,體會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作者對腐朽罪惡的封建科舉制度和病態冷酷的社會的揭露和批判。

教學重難點

1.把握小說主題。

2.分析孔乙己這一人物形象,學習小說多角度鮮明、生動刻畫人物的寫法。

3.結合時代背景,深層領會小說的思想意義。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反覆誦讀,仔細揣摩魯迅小說含蓄、富有表現力的語言。以深刻理解人物形象,進而整體把握內容。

2.質疑探究法 小說從多個角度鮮明生動地刻畫人物形象。教學中引導學生結合時代背景,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說人物的性格內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義。

3.比較閱讀法 將本文與《范進中舉》對照比較,瞭解封建末期知識分子的心態。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投影儀、孔乙己畫像“咸亨酒店”的圖片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大凡讀過魯迅小說的人,幾乎沒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大凡讀過《孔乙己》的人,無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這個遭到社會涼薄的苦人兒的形象。據魯迅先生的朋友孫伏園回憶,魯迅先生自己也說過,在他創作的短篇小說中,他最喜歡《孔乙己》。他爲什麼對《孔乙己》如此鍾愛,而孔乙己又是怎樣一個藝術形象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小說——《孔乙己》,去體味它複雜的情感內蘊。(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1、寫作背景

《孔乙己》寫於1918年冬天,當時以《青年》爲陣地,雖已揭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但是封建復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舉制度雖於1906年廢除,但是培植孔乙己這種人的社會基礎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會教育的核心內容,這樣就有可能產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讓他們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魯迅選取了社會的一角——魯鎮的咸亨酒店,藝術地展現了20多年前社會上的這種貧苦知識分子的生活,就在於啓發讀者對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當時的教育現狀,思考當時的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舉制度。

2、爲什麼酒店取名“咸亨”呢?

“咸亨”一詞,最早見於《易經》。 《易經》中有“品物咸亨”之句。據《爾雅 釋詁》:“鹹,皆也”。“亨”是通達順利的意思。 “咸亨”合在一起,就是一切通達順利。

在紀念魯迅誕辰一百週年之際,紹興的咸亨酒店又重新開張了。

3、關於“孔乙己”原型的幾種說法:

(1)《孔乙己》中的主角孔乙己,據魯迅先生說,實有其人,此人姓孟,常在咸亨酒店喝酒,人們都叫他“孟夫子”,其行徑與“孔乙己”中所描寫的差不多。

(摘自孫伏園《魯迅先生二三事孔乙己》)

(2)他本姓孟,大家叫他孟夫子,他的本名因此失傳。------他讀過書,但終於沒有進學,又不會營生,以至窮得幾乎討飯。他替人家抄書,可是喜歡喝酒,有時連書籍紙筆都賣掉了,窮極時混進書房裏去偷東西,被人抓住,硬說是“竊”書不能算偷------他常到咸亨酒店喝酒,可能住在近地,卻也始終沒人知道,後來他用蒲包墊着坐在地上,兩手撐了走路,也還來吃過酒,末了便不見了。

(摘自陳根生的《孔乙己》從生活到藝術)

(3)作者的本家,名叫“四七”。此人喜歡喝酒,抽鴉片,但能寫得一手好字。經常穿着破舊骯髒的竹布長衫,頭上歪戴瓜皮帽,到處遊蕩。他好罵人。卻經常被人打。 -------(摘自陳根生的《孔乙己》從生活到藝術)

(4)相傳當時紹興城內有一個名叫“亦然先生”的,此人生活貧苦,爲謀生計只得以賣燒餅油條度日,但不肯脫下長衫,又不願大聲叫賣。小販們吆喝一聲,他跟在後面低低叫一聲“亦然”,令人啼笑皆非。孩子們常圍着鬨笑,異口同聲叫他“亦然先生”。從此亦然先生也就此揚名紹興了。 “亦然先生”賣完大餅,就緩緩踱到咸亨酒店,掏出幾枚銅錢,要一碗酒,一碟茴香豆,慢慢邊喝邊嚼着茴香豆。孩子們見了紛紛趕來討豆吃,他就每人一顆地分給孩子們,直到碟中的茴香豆所剩無幾,就用手蓋住碟子,嘴裏還唸唸有詞:“多乎哉?不多也------”。

(摘自黃道富《咸亨酒店與孔乙己》)

三、檢查生字新詞預習情況

1、查字典,讀準下面加點字的音。

頹唐(tub) 附和(he) 分辯(bean) 不屑置辯(die)

咸亨酒店(hang) 硯(yam) 葷菜(hen) 羼水(Chan)

拭(shy) 蘸(Zhan) 惋惜(win) 闊綽(Chou)

舀水(you) 漲紅(hang) 綻出(Zhan) 鬨笑(hang)

間或(jean) 着了慌(Zhao) 打折(she) 門檻(ken)

2、查工具書,解釋下面詞語。

①、不屑置辯:認爲不值得辯論或申辯。屑,值得。②、頹唐:精神萎靡不振,情緒低落。

③、分辯:辯白,辯解。 ④、格局:佈置的格式。⑤、纏夾不清,攪擾、夾雜不清。

⑥、之乎者也:“之、乎、者、也”是文言文裏常用的語助詞,常用來形容豐文不白的話或文章。含諷刺意味。

⑦、大抵:大概。

⑧、君子固窮:語出(論語)意思是“君子能夠安於窮困,不因窮困而喪失其道德意志。固,固守,安守。

⑨、營生:謀生,籌劃如何生活。⑩、附和:(言語、行動)追隨別人(多含貶義人)

四、速讀課文,瞭解小說的故事情節。

開端:(開頭3段)介紹魯鎮咸亨酒店的大概情況,做爲孔乙己出場的背景。

發展:4—9段)寫孔乙己第一次出場,表現孔乙己是大夥的笑料。

高潮和結局:(l0-13段)寫孔乙己第二次出場,表現孔乙己被打折腿後的遭遇。

五、小結

課文塑造了孔乙己這樣一個悲劇形象,深刻揭露了腐朽的封建社會制度和科舉制度的罪惡。

六、作業

1.熟讀課文。2.完成研討與練習二、三題。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作爲中華民族20世紀的文化偉人,作爲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魯迅,以文藝實現他改變“愚弱的國民”精神的啓蒙主義抱負。在他一生所創作的三十多篇小說中,他最喜歡的是收在小說集《吶喊》中的《孔乙己》。巴金也說《孔乙己》寫得好。日本有一位作家說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藝術典型,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孔乙己這個不朽的藝術形象。

二、合作探究--分析孔乙己形象

1.小說是從哪些方面對孔乙己進行個性刻畫的?

(1)概括介紹: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種矛盾現象充分說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徵。

(2)肖像描寫:

①第一次出場:寫他“身材很高大”,說明他尚有勞動能力;“青白臉色”說明他窮困潦倒。營養不良又不肯勞動的結果;臉上“時常夾些傷痕”,是他窮困而偶然偷竊被人打傷的標誌,也是他走向沒落的重要標誌。“一部亂蓬蓬的花白鬍子”既表明他年齡較大而又精神委頓頹唐。他那件長衫“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說明他窮酸潦倒,懶得出奇的經濟狀況和性格特徵。

②第二次出場:“他臉上黑而且瘦,已經不成樣子,穿着一件破夾襖”說明他衣食無着,窮途末路。“盤着兩腿,下面墊着一個蒲包,用草繩在肩上掛住”“滿手是泥”說明他被打折了腿,喪失生活能力。

斷腿前後肖像的對照,更顯出他遭遇的悲慘。

(3)語言神態描寫:

①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說明他以讀書人自居,賣弄學問。迂腐可笑的性格。

②孔乙己睜大眼睛說,“你怎麼這樣憑空污人清白……”說明他死要面子,怕人嘲笑。

③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說明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

④孔乙己看着問他的人,顯出不屑置辯的神氣。說明孔乙己自命清高。

⑤“孔乙己立刻顯出頹唐不安模樣。臉亡籠上了一層灰色,嘴裏說些話;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類,一些不懂了。說明孔乙己深受封建科舉制度毒害,至死不悟。

(4)動作描寫:

①“便排出九文大錢”既表現他拮据而窮酸的本相,又對酒店賣弄分文不少,自己是規矩人。並對短衣幫的恥笑表現出若無其事,這一“排”的動作,恰如其分地顯示了他的心理。

②“他從破衣袋裏摸出四文大錢,放在我手裏”說明窮困潦倒到極點,“摸”字表明瞭他悲慘的境地。

2、歸納孔乙己的性格。

孔乙己地位低下但追求功名,窮困潦倒但好喝懶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而自欺欺人,遭人嘲笑但又孤芳自賞、自命清高,悽苦慘絕但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同時又有質樸善良的一面。

三、精彩研讀

1、對次要人物的描寫與分析

(1) 掌拒:“仍然同平常一樣,笑着對他說:‘孔乙己,你又偷東西了!’”四次說:“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

以追逐利潤爲目標的經營者,爲賺取利潤不擇手段。自私冷漠貪婪

(2)短衣幫

“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東西。”“你怎麼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兩次出現“衆人都鬨笑起來:店內外充滿快樂的空氣。” “誰曉得,許是死了。”

靠出賣勞力維持生計。沒文化、愚昧、麻木、缺乏同情心

(3)小夥計

我想,討飯一樣的人,也配考我嗎?便回過臉去,不再理會。

年幼單純,不諳世事,受大人影響,爲生計也變得冷漠無同情心

(4)丁舉人

“是自己發昏,竟偷到丁舉人家去了,他家的東西,偷得的麼?”“先寫服辯,後來是打,打了大半夜,在打折了腿。”

爬上去的讀書人有權、有勢、有錢。兇狠、殘忍、仗勢欺人

2、文章通過對魯鎮酒店和次要人物的描寫,你覺得孔乙己生活在一個怎樣的社會環境?

孔乙己生活在一個 充滿黑暗、腐朽、麻木、冷漠、虛僞、勢力的封建社會環境中。

3、學生合作探究孔乙己矛盾表現的思想原因和社會原因,深刻理解孔乙己形象。

思想原因:思想僵化,因循守舊,深受科舉制度的毒害。

社會原因:是吃人的封建社會和封建科舉制度。

四、研讀探討,理解文意

1.學生閱讀課文的前三語段,也即“序幕”部分,思考:小說一開始沒有直接寫孔乙己,而是介紹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顧客的情況。這樣寫的用意是什麼?

小說開頭對咸亨酒店的介紹,交代了孔乙己生活的社會環境,渲染“短衣幫”與“穿長衫的”兩大涇渭分明的社會羣體,表現了社會嚴重的階級對立,人和人之間冷酷的關係,這樣一個勢利、冷酷、虛僞的社會環境,爲我們渲染了一種冷漠、悲涼的社會氣氛,爲情節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預示着人物悲劇的必然性。咸亨酒店可以說是當時中國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縮影。

2.學生通讀課文第4~12語段,也即小說的主體部分。合作探究:

(1)文中有幾處寫到衆人的鬨笑?他們爲什麼而笑?作者用衆人的笑來貫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麼用意?

文中四處寫衆人的鬨笑。他們意識不到自己與孔乙己同處於社會底層,麻木不仁,自私冷酷,對孔乙己這樣一個不幸者不但沒有同情與幫助,相反只知鬨笑取樂,在勞累而苦悶的生涯中尋求片刻的快樂。

用衆人的鬨笑貫穿孔乙己的故事,烘托和加強了小說的悲劇效果,使孔乙己的悲劇更籠上一層令人窒息的悲涼的意味,以樂境寫哀,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劇不是個人悲劇而是社會悲劇,作品反封建的意義更加深刻了。

(2)孔乙己到咸亨酒店僅僅是爲了尋口酒喝,以此來麻醉失落的靈魂嗎?請大膽談出自己的看法。

孔乙己到酒店不僅是爲了尋口酒喝,以此麻醉靈魂深處的隱痛,他可能另有所求:

①他只有站在“短衣幫”這個社會羣體中才能顯示他讀書人的身份,他要在這裏尋求人們對他的“讀書人”社會地位的肯定和認可,以撫慰他那因沒考中秀才而產生的悲哀;

②“不拖欠酒錢”是爲了表現他想在酒店這個小社會裏尋求人們對他品行的認可;

③“教小夥計認字”是要求得到人們對他學識的認可;

④孔乙己在別的酒店那裏承受的是冷酷無情的嘲笑,只有在孩子們中間才能尋求到一點溫暖;

⑤他每次用辯解來掩飾自己的劣跡,同時也是爲了想尋求一個讀書人的自尊。

五、寫法點撥

1、小說對孔乙己的描寫,哪些地方是正面描寫?哪些地方是側面描寫?由這些描寫看出孔乙己是怎樣的一個人?

正面描寫:孔乙己的外貌、綽號的來歷、面對衆人嘲弄時的語言、神態、動作等。

側面描寫:孔乙己的身世、被丁舉人打折了腿。

由這些描寫看出孔乙己是一個麻木不仁又至死不悟的封建科舉制度的犧牲品,也是冷酷社會的犧牲品。

2、作者沒有采用小說常用的第三人稱的寫法,而是以“小夥計”的口吻來敘述。這樣安排角色的作用是什麼?

本文要在短短的篇幅中交代孔乙己的一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而以一個小夥計“我”的角度審視觀察周圍世界,既方便敘述,減少敘述文字,又顯得客觀、真實、可信。連一個12歲的小夥計都鄙視孔乙己,更能說明這個社會對不幸者的冷漠,有利於表達一種悲喜交融的氣氛。另外,小夥計涉世未深,還不像掌櫃的那樣冷酷,表現出對孔乙己的同情。

3、討論:“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麼過。”怎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它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這句話一方面深刻說明孔乙己可有可無、可笑可憐、無足輕重的地位,顯示他的寂寞與悲哀;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們的冷漠、麻木,對他人漠不關心、毫不同情。

4、討論:小說的結尾:“我到現在終於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既然是“大約”,爲什麼又說“的確”,這是否矛盾?作者爲什麼這樣寫?

小說結尾意味深長。孔乙己既然是個可有可無的小人物,沒有人關心他,誰也不能確切知道他是死了,還是活着,只能說“大約”。

孔乙己是個好喝懶做的人,只要有一口氣,就是爬也要爬到咸亨酒店來喝上一口酒的,然而從初冬到年關,到第二年端午,再到中秋,又到年關,始終沒見孔乙己來,看來孔乙己並非“許是死了”,而是“的確死了”,這是很合乎邏輯的。結尾處看似矛盾的詞語更加含蓄、深刻地表現了孔乙己的悲劇命運,無疑也加強了小說對吃人的封建制度的控訴和鞭撻的力量。

5.討論歸納小說的主題思想。

分析後歸納:這篇小說,通過對孔乙己後半生幾個悲慘生活片斷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世備受科舉制度摧殘的下層知識分子的形象,控訴了封建制度的罪惡,揭示了國民冷漠、麻木的狀態。

七、小結

小說通過孔乙己一生的悲劇,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對讀書人的毒害,控訴了科舉制度的罪惡,揭示了封建社會的時態炎涼,人們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狀態以及社會對於不幸者的冷酷,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封建社會的腐朽和病態。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孔乙己》教學設計 篇13

一、教學設計思路

《孔乙己》被李長之先生列爲魯迅小說“完整的藝術的”八篇小說之首,劉再複稱它是“精細的象牙雕刻……雕刻出一個世界”。兩千多字的篇幅,濃縮了深廣的現實內容,幾乎小說中的任何一點,都可以引申開去。這樣的一篇課文,希望僅用三課時就分析得透徹,是有難度的。既要整體上把握全文,又不遺漏教學要點,那就得選擇恰當的切入點,並且由一個或幾個主題貫穿每一堂課。

第一課時,建議從第⑨節切入,着重扣住“快活”兩個字,打通④-⑧節,分析孔乙己的身份,外貌與性格;第二課時則可以抓住全文最後這句話(我到現在終於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作爲切點,提問設疑:孔乙己到底死了沒有?這樣,在理解⑩-⑿節的基礎上,自然地過渡到人物外貌、動作等等的前後變化,從而突破板塊式的段落界限,在整體閱讀中整體地把握孔乙己的迂腐性格與悲劇命運。第三課時一方面鞏固前兩課的知識,一方面解決幾個看似零散卻又關鍵的問題,包括人物生活的環境,小說敘述的視角,以及讀者所持的態度等等。

二、教學要點提示

1、瞭解小說通過外貌、語言、動作等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的寫法。

2、從理解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初步學會賞析小說的基本方法。

3、感受作者對文中不幸人物無情的批判和無限的同情。

教案實例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分析,瞭解外貌、語言、動作描寫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

2、以討論的方式,理解孔乙己的複雜性格。

二、教學過程

1、簡介寫作背景引入。

本文寫於1918年冬,發表於1919年4月的《新青年》,後收入小說集《吶喊》。魯迅本人曾說過,整一部《吶喊》十四部小說裏,他最喜歡《孔乙己》。孔乙己是怎樣一個人,又是如何遭到社會的“涼薄”,學習本文後,可以有明確的答案。

2、教師朗讀課文第⑨節:“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麼過。”

問題一:孔乙己使哪些人快活?

問題二:孔乙己的哪些方面使人快活?

3、聽錄音①-⑧節,思考以上兩個問題。

4、四人小組討論,明確:

問題一:感到快活的人包括酒客、掌櫃、孩子、“我”。

問題二:

①語言被嘲笑[第④⑥⑧節]

從他的語言特徵看,滿口“之乎者也”,不分場合地使用難懂的文言詞語,甚至對着孩子也引用“多乎哉,不多也”《論語》中的語句,表現了他的迂腐不堪與自命清高。

“竊書不能算偷”這句話,在事實面前,仍徒然地換弄語詞,自欺欺人,可見人物的迂腐和愛面子。

②行爲被嘲笑[第⑧節]

分茴香豆片段:“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彎下腰去說道……直起身來又看一看盤,自己搖頭說……”俯仰之間,一個卑微、善良的讀書人窮酸之態畢露無遺。

③外貌衣着被嘲笑[第④節前三句]

長衫“又髒又破”,“髒”說明他的好喝懶做,“破”反映他的窮苦困頓。鬍子“花白”與上一句“皺紋”共顯其老;“亂蓬蓬”與下一句長衫的“破”都示其貧;“夾些傷痕”則暗示了他常常因偷竊而捱打。

④遭遇被嘲笑[第④⑥節]

分角色朗讀第⑥節中的對話。

其中“你臉上又添新傷疤了”句,“新”說明剛捱打不久,“又”說明捱打不止一次,即偷竊行爲不止一次了。

如果說因偷竊捱打留下的傷痕直接留在孔乙己臉上,那麼未中秀才、未進舉人的傷痕,一直印在他的心裏。然而他心中的傷痕更是人們樂於取笑的:“你怎的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呢?”

5、孔乙己究竟具有哪些性格特點?

學生回答,明確:

迂腐[回字的四種寫法,滿口之乎者也]

愛面子、自命清高、自欺欺人[穿長衫,偷書卻不承認]

善良、天真[教“我”寫字和分茴香豆]

守信[從不拖欠酒錢]

6、綜觀全文,用自己話給孔乙己下一個定義。

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理皆可。最後提供一些經典的觀點作爲參考:

魯迅——孔乙己是一個遭社會涼薄的苦人。

葉聖陶——潦倒、不幸的讀書人。

李歐梵[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歷史轉折時期,落後於時代的,固守着過去價值觀的被侮辱、被損害的讀書人。

劉再復[美學家]——貧賤而悲慘的“多餘人”,失去人的尊嚴與資格、被社會所吃的下層知識分子。

錢理羣[北大教授,魯迅研究專家]——值得同情與焦慮的,有着悲劇性、荒謬性地位和命運的知識分子。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對孔乙己生死問題的假設和探究,進一步把握其悲劇性格。

2、由孔乙己的命運出發,分析造成他悲劇性的社會根源。

二、教學過程

1、由朗讀引入。

打開課本,至91頁,齊讀全文最後一節:“我到現在終於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問:孔乙己究竟死了沒有?

速讀全文,從文中找出有說服力的證據。

2、四人小組討論。

結論:孔乙己一定已經死了。

3、陳列理由。

①前後兩次外貌描寫的對比變化[第④⑾節]

首次出場末次出場

身材高大盤着兩腿,下墊蒲包

青白臉色臉上黑而且瘦

穿一件長衫穿一件破夾襖

分析:從發展的趨勢看,孔乙己的處境每況愈下,不久便會死去。

②當時天氣狀況與孔乙己的穿着[第⑾節第一句]

分析:“……將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須穿上棉襖了”,而孔乙己只穿一件破夾襖,看來難以捱過這個冬天。

③孔乙己三次“辯”的不同[第④⑥⑾節]

一辯二辯三辯

第④節第⑥節第⑾節

睜大眼睛說,不屑置辯頹唐,不十分分辨

爭辯好象懇求

分析:孔乙己的言談行爲都旨在維護一個讀書人的體面,儘管事實上早已受盡侮辱嘲弄,斯文掃地,卻從不肯放下面子,丟棄自尊;所以明知別人是逗樂取笑,也全力與之爭辯,或擺出超然的姿態,來表明自己比短衣幫高出一籌。可最後一次他竟然“不十分分辨”,甚至有懇求的眼色,平日的生命力已消失殆盡了,距死期也不遠了。

④“排”與“摸”

“排”是指一個接一個按着次序擺。這裏形象地寫出了他擺闊、炫耀的心態㈠。而“摸”

出四文大錢,反映了他境遇的窘迫,已近末路。

⑤孔乙己“品行比別人都好”,欠酒錢,“不出一月,定然還清”[第⑤節],而十九個錢一直未還,一定已經死了。

⑥孔乙己“好喝懶做”[第⑤節],“好喝”即嗜酒,甚至甘願忍受衆人的嘲笑,仍然經常來酒店喝酒,他不再來喝酒,想來已不在人世了。

4、同桌討論:種種跡象都證明孔乙己已經死去,那麼造成他非自然死亡的原因是什麼呢?

明確:直接原因——偷竊捱打,困頓而死

制度因素——科舉制度的犧牲品

社會因素——民衆的麻木、冷漠、缺乏同情

性格因素——好喝懶做、偷竊

原因似乎是多方面的。可是民衆的“冷漠麻木”正是他們用傳統等級觀念來衡量他人(試想丁舉人滿口之乎者也,只會使人肅然起敬);而孔乙己的好喝懶做也是因爲他懷抱舊式知識分子的價值觀,以治國平天下爲己任,將自己視作國家、社會不可或缺的.“君子”,縱然未能通過科舉一展才華,但也決不可與芸芸衆生爲伍。

歸根結底,孔乙己死亡的根本因素是舊的的社會制度。

㈠也有觀點認爲“排”字反映孔乙己的貧窮,錢來之不易,故付帳時小心清點記數。同樣是買酒喝,阿Q從城裏中興回來,一走近酒店櫃檯,就從腰間伸出手來,“滿把是銀的和銅的,在櫃上一扔”。“扔”字活生生地描繪出阿Q得意洋洋的炫耀情態。一“扔”一“排”,一暴發一窘迫,符合人物身份。

《孔乙己》教學設計 篇14

【設計思路】

1、《孔乙己》是魯迅先生“於廖廖數頁之中,將社會對於苦人的冷漠,不慌不忙地描寫出來,諷刺又不很顯露,有大家作風”的小說力作,將其納入文學作品的欣賞單元,頗有意味,因爲可以挖掘的地方、可供鑑賞的角度很多。

2、嘗試“探究性學習”,初步獲得鑑賞小說的方法。指導學生利用材料集中探究人物性格的複雜性和矛盾性,深入探究悲劇來源的複雜性。教師放棄權威角色,與學生共同探討,起着啓發、引導、幫助的作用,在探究中培養學生的語言品析能力和思維能力,嘗試一種探究的樂趣。

3、抓住矛盾性和複雜性是解讀魯迅系列悲劇小說的鑰匙,並學會利用相關的材料撰寫鑑賞文章。

4、鑑賞文學作品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長期的積累、歷練。激發興趣,培養初步的鑑賞能力,是本次閱讀訓練的要求。文學鑑賞能力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培養。

【學習目標】

1、學會利用材料,從多角度、細節處探究人物性格的複雜性和矛盾性,以及探究悲劇來源的複雜性,初步學會賞析小說的基本方法。

2、抓住矛盾性和複雜性是鑑賞魯迅系列悲劇小說的鑰匙,並學會利用相關的材料撰寫鑑賞文章。

3、在鑑賞中初步學會思辨,思考社會中人的命運與性格、社會等的聯繫。

【學習重點】

學會利用材料,從多角度、細節處探究人物性格的複雜性和矛盾性,以及悲劇來源的複雜性,初步學會賞析小說的基本方法。

【學習難點】

學會利用材料,全方位深入探究悲劇來源的複雜性。

【課前準備】

1、分發積累A卡,指導學習本卡的生字難詞。

2、準備積累B卡,收集有關評價《孔乙己》一文的材料,以備探究學習之用。

3、準備積累C卡,收集有關封建科舉考試的材料,以備探究之用。

【指導學習過程】

一、整體感知

1、教師導入:過去我們閱讀小說,評價人物,總是簡單地判爲“好人”和“壞人”,這就像京劇的臉譜“忠”、“奸”分明,犯了評價的幼稚病;而分析人物的悲劇,喜歡簡單的貼上標籤或無限拔高。真正理解人物、讀懂小說,還要抓住人物性格的複雜性和矛盾性,探究悲劇來源的複雜性。

2、學生利用積累卡,自讀課文,瞭解內容,解決生字難詞。

3、師生討論(重在討論的過程,答案不求統一)

①小說爲什麼將酒店作爲孔乙己活動的環境?

②酒店小夥計“我”是否可有可無?

二、初步探究

孔乙己是怎樣的一個人,具有哪些性格特點?

1、師範讀,學生重點感受孔乙己的言行舉止。

2、論:用“可的人”,概括出孔乙己的形象。

(創設開放的問題情境,訓練學生利用材料,品析課文,從多角度、多層次和細節處探究孔乙己形象。)

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可笑的人,可悲的人,可憐的人,可惡的人,可氣的人,可愛的人……(學生觀察人物的角度不一樣,得出的看法也不一樣。由淺入深,從片面到全面,就是一個認知水平提高的過程。讓學生去發現,去探究,去補充,教師起引導者和幫助者的作用。)

3、找出依據:讓學生細讀課文,篩選信息,找到句子,支持自己的看法;可以重點抓住一、二點,給予精心品析。

①討論:孔乙己是一個“可笑的人”(引導學生探究孔乙己的可笑,在於自相矛盾)

可笑之一: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巨大反差,尷尬可笑)

可笑之二:“竊書不能算偷……”(迂腐、狡辯)

可笑之三:便排出九文大錢。(裝闊、炫耀;書呆子的一絲不苟)

可笑之四:……

②討論:孔乙己僅是一個“可笑的人?”還是……(可惡的人)。

典型處:可惜他又有一樣壞脾氣,便是好喝懶做。坐不到幾天,便連人和書籍紙張筆硯,一齊失蹤。

③討論:在他的可笑、可惡之外,還有……(可愛之處)。

可愛之一:他說,“讀過書……我便考你一考。茴香的茴字,怎樣寫的?”(真心誠意)

可愛之二:他便給他們茴香豆吃,一人一顆。(善良、愛心)

④討論:孔乙己是可笑、可惡、可愛的一個人,他還是……(可悲、可憐的人)

可悲之一:衆人都不知道他的名字,取一個綽號喚作“孔乙己”(卑賤的人)

可悲之二: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麼過。(多餘的人)

可悲之三:……

⑤進一步討論:爲什麼孔乙己的可笑帶着淚水,可惡不使人恨,甚至是可愛中透着涼意?(因爲他的可笑、可惡、可愛中包藏着深深的可悲。)

A、可笑中的可悲:

a、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

(窮死不肯脫下象徵讀書人身份的破爛長衫,多麼可悲。)

b、竊書不能算偷。君子固窮。多乎哉,不多也。

(典型的孔乙己式語言,透着迂腐,發着酸氣。鼓勵學生積極品味語言,提出新解。)

B、可惡中的可悲:不會營生→好喝懶做(這是一個深入點,性格可惡,還是封建教育制度的可惡。)

C、可愛中的可悲:熱心考“茴”字和分給孩子茴香豆。

(這是一個難點,引領學生感受一個落魄讀書人的孤獨與淒涼。)

討論、小結:(引入瞎子摸象的故事,啓發學生思考如何正確評價人物?)評價一個人物不能像瞎子摸象一樣,摸着一個地方就說是全象,而要多角度、多層次,全面深入地評價一個人。孔乙己是可笑、可惡、可愛、可悲的,這組成他悲劇的性格,交織成他悲劇的人生。

4、討論得出。鑑賞要點:①學會利用材料,幫助落實重點,從多角度、細節處,品析人物性格的複雜性和矛盾性。

三、深入探究

討論:可惡與可愛,可笑與可悲,組成了孔乙己悲劇性格;悲劇性格演繹悲劇人生,他的人生悲劇還由什麼原因造成的?

1、引入有關封建科舉考試的材料和《范進中舉》的精神片斷描寫,從感性和理性兩個方面,幫助學生理解科舉制度的罪惡,瞭解天堂地獄一考之間,懂得封建教育思想的弄人,以及“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罪過。在更大的文化背景下,理解孔乙己的悲劇來自封建科舉制度,他是這一制度的犧牲品,是制度的悲劇。

引導學生繼續探究孔乙己的悲劇還由什麼原因造成?

⑴討論:環境使然,在課文中尋找,這是怎樣的一個社會環境。

①掌櫃是一副兇臉孔,主顧也沒有好聲氣(冷漠)

②幾次寫到“笑”,一是圍繞孔乙己因偷被吊打的“笑”。二是嘲笑孔乙己連半個秀才沒撈到,三是孔乙己被打折了腿,仍要取笑。(無情、冷酷)

念念不忘“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

④……

小結:這是一個冷漠、無情的社會,是造成孔乙己悲劇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這也是社會的悲劇。

⑵討論:人們是如何看待孔乙己的?(笑料、多餘的人)

孔乙己的自我感覺、自我認識如何?(至少是個讀書人,高人一等)

從這種反差中,我們可以認識到孔乙己的精神處於一種什麼狀態?(麻醉,被毒害,精神悲劇)

⑶討論:小說爲什麼三番五次寫到“笑聲”,這似乎與小說的悲劇氣氛不相符合?

以樂寫悲,一倍增其悲。這種笑聲,其實是反覆渲染人們對可憐的孔乙己的逗弄賞觀、取笑作樂,人性到了這種地步,其實也是人性的悲劇。

3、討論得出借鑑要點:學會利用材料,幫助攻克難點,全方位深入探究悲劇來源的複雜性,感受《孔乙己》一文中徹頭徹尾的大悲劇。

四、擴展探究

學習課文之後,初步獲得鑑賞小說的方法,找到“抓住矛盾性和複雜性”是鑑賞魯迅系列悲劇小說的鑰匙,並利有相關的材料撰寫鑑賞文章。

(1)列舉系列鑑賞題目給學生,選其一課外完成,做到口子小,挖掘深。

1、我看楊二嫂(抓住其複雜性來分析,重新認識楊二嫂)。

2、祥林嫂的悲劇(參閱《祝福》及相關材料)。

3、孔乙己與范進比較欣賞A、B、C(參閱《范進中舉》全文)

4、……

(2)要求學生學會選擇相關材料(專家、學者的品析文章,讀者的讀後感)、平行材料(人物命運或性格類似的作品)等進行參考、比照、分析,撰寫鑑賞文章。

附:

積累A卡

1、注意音形義

闊綽(chuo):闊氣孱(chan):混合、摻雜踱(duo):慢慢地走。(注意文中的含義)蘸(zhan):沾折(she):斷不屑(she)置辯:認爲不值得與人分辯。

2、釋義

“短衣幫”與“長衫主顧”上大夫孔乙己

積累B卡

一、關於孔乙己這個人物形象

在人們的心目中,孔乙己只是一個非常可笑的人物,一個可以解悶取樂的工具。這“可笑”,首先表現在他的外貌的奇特和思想的迂腐上面:孔乙己是酒客中間唯一的“讀書人”,又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鬍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髒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單從這幅獨特的肖像看來,也約略可以判定,這是一個頹唐不堪、沒有前途的書呆子了。不是嗎?舊社會的生活對這個人物顯得是那樣殘酷無情,幾乎把他逼到了窮途末路,變成“討飯一樣的人”了,可是他不願意拋棄那件“破長衫”,還要擺出“讀書人”的臭架子,窮酸相,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以表示自己比別人高明幾分。可是,別人不但不把他放在眼裏,反而藉此逗笑取樂。當別人直截了當地揭穿了他因偷何家的書被吊着打的時候,他一面“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一面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接着就說了些“君子固窮”“者乎”之類似通非通的話,於是,便引得衆人鬨笑起來;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孔乙己是自尊的,可是別人卻故意要去刺痛他,問他爲什麼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手,這就使他“立刻顯出頹唐不安模樣,臉上籠上了一層灰色”,回答不出,於是,“衆人都鬨笑起來;店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這是一幅多麼可笑,然而又是多麼可悲的畫面呵!一面是災難、痛苦和不幸;另一面是無聊的逗笑和取樂,把“樂趣”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面,封建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和無情,通過這幅“可笑”而又可悲的畫面,不是暴露無遺了嗎?含着眼淚的笑,以喜劇形式出現的悲劇,這是魯迅在這篇小說中所表現的獨特的藝術風格。

孔乙己誠然是“可笑”的,但在這“可笑”的背後,卻隱藏着弱小者的寂寞而痛苦的靈魂。

孔乙己,這個浸透了封建思想的舊社會的犧牲品,在他的品性中,難道沒有一點可取之處麼?他的淒涼的結局,難道不能引起人們的絲毫的同情和關懷麼?

孔乙己在那羣無聊的酒徒和小市民中間是找不到絲毫的人間的溫暖的。成人社會的冷酷無情,逼着他把自己的真誠的感情轉移給孩子們,他也迫切地希望着從孩子中間獲得一些溫暖和諒解。他真心誠意地考小夥計“茴”字的四種寫法,給孩子們每人一顆茴香豆,這些地方使我們發現他的迂腐的個性中還包含着誠懇和善良。可是即使在孩子們中間,孔乙己也還是找不到絲毫人間的溫暖。

孔乙己是封建科舉制度奴役下的一個可憐的犧牲品,黑暗王國裏的一個被侮辱與被踐踏的卑微的小人物。他的迂腐無能,是受封建文化、科舉制度毒害的結果。他雖然已經滄落在社會的最低層,但對仕途的夢想,卻並沒有完全幻滅,他念了一輩子書,到了鬚髮花白的年紀,還只是個“童生”,連個秀才都不是,卻只知道“茴”字的四種寫法,既不能進學,又不會營生。人們哪個還瞧得起他,早把他看成一錢不值的廢物了,可是他還自得其樂,滿口“詩云子曰”,表示自己至少是個讀書人,比人高出一頭,在某種程度上,有點阿Q相。這真是個精神悲劇。魯迅用他的銳利的筆,就是這樣透過孔乙己的靈魂,把封建文化、科舉制度的道德文明的虛僞與無恥,以及它對歷代知識分子的嚴重精神戕害,冷靜而深刻地剖析出來了。

顯然,魯迅在描繪這個被舊社會扭曲了靈魂的“多餘的人”的悲慘一生的時候,是交織着愛及憎兩種相當複雜的感情的。孔乙己不是壞人,在他身上還保留着善良、誠實的品性,在這地方,魯迅寄予他深切的同情;可是,作爲一個揹負着沒落階級不可挽救的悲劇命運的人,魯迅就給以嚴厲的鞭撻,毫不容情地把他從歷史舞臺中葬送出去,替他唱出了一支無限辛酸的輓歌。

(張德林《含淚的笑》)

二、關於小說的主題思想

作品把故事從頭到尾都安排在羣衆熙攘的咸亨酒店門口,不厭其煩地描繪羣衆中爆發的一陣陣鬨笑,這就是把孔乙己身上的封建教育毒害放在喜劇的笑聲中進行辛辣的批判,更重要的是作者細緻描繪、反覆渲染了社會人們對這個可憐弱者的逗弄賞玩,取笑作樂,這就把一個更大、更嚴重的社會悲劇觸目驚心地推到讀者面前。“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增其哀樂。”(王夫之《姜齋詩話》)魯迅深通藝術辯證法,在《孔乙己》中出色地運用喜劇的形式表現悲劇的內容,因而使悲劇越發顯得深沉哀痛,撼人心魄。所以《孔乙己》不僅是一篇“憤怒討伐儒家教育的戰鬥檄文”,實在還是一幅描寫中國封建社會人民羣衆思想昏沉、精神麻木的生活風俗畫。

可見,孔乙己受封建教育和科舉制度的毒害並不是小說《孔乙己》的全部內容。因爲那店堂內外的一陣陣愚妄、麻木的鬨笑聲,就不是封建教育所能概括得了的。作者把孔乙己擺在酒客、掌櫃、小孩子的日常閒談、戲弄中不動聲色來刻畫,他的悲劇在社會羣衆的鬨笑中逐步展現出來,這樣的藝術構思就使《孔乙己》的主題勢必比“抨擊封建教育和科舉制度的毒害”更爲深廣。

(陳根生《談談〈孔乙己〉的主題》)

三、關於小說中一些詞語、句子等的分析

“竊書不能算偷……”

“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這是小說裏所寫的孔乙己爭辯時所說的話。

“偷”“竊”“偷竊”三個詞同義,一個是口語詞,一個是古語詞,一個是書面語詞。在這裏三個詞分別運用,各得其所,既符合語境條件,又有助於刻畫小說所規定的人物的特定性格。小店裏人們取笑孔乙己,系日常對話,用口語詞“偷”。孔乙己爲了辯解而用古語詞“竊”,故意在字面上做文章,似乎“竊”與“偷”本質不同。這固然是爲了擺脫窘境的辯解,也同他開口閉口“之乎者也”的性格特徵相吻合,更顯出這個沒落的封建文人的迂腐和可悲。故事敘述人“我”的敘述不用“偷”而用“偷竊”,特意把“偷”和“竊”連了起來,點破孔乙己的辯解,同時也符合敘述語言(不是人物對話)的語境條件,符合“我”作爲懂得幾個字(居然能寫出茴香豆的“茴”字)的店小二的身份。詞語的恰當運用適應了語境條件和刻畫人物性格的需要,使篇章前後和諧統一。如果把原文的“偷”與“竊”互換,或者把“偷竊”換用爲“偷”或“竊”,既不合語境條件,也會破壞人物性格的一致性,影響意思的確切表達和篇章前後的和諧統一。

(王爾齡夏康達《〈孔乙己〉難句解》)

四、關於孔乙己出場時肖像描寫的作用

孔乙己的長衫描寫,作爲塑造形象揭示性格的點晴之筆,可謂力透紙背、入木三分。確實,如果魯迅先生只寫孔乙己站着喝酒而不寫其穿着長衫,就很難簡明地揭示出主人公思想意識和其所處的經濟地位之間的矛盾,奇峯般地凸現出他迂腐寒酸的性格。這長衫是人物靈魂的標籤,是主人公悲劇命運的廣告。

(田又生《孔乙己的長衫哪裏去了》)

不管怎麼說,孔乙己的長衫不見了。長衫怎麼被脫下的,任憑大家去合理地想象。但必須明確的是,它要與文章的主題思想、與人物的性格命運緊密聯繫。孔乙己死死不肯脫下長衫,是爲了擺讀書人的架子,是幻想躋身上流社會。這就說明孔乙己中了封建教育“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毒害極深;“一心向上爬”的封建等級觀念濃厚,是至死不悟的。他企圖以一件長衫來擡高自己的社會地位。可是孔乙己畢竟是一個“沒有進學”,連溫飽也無法解決,靠“鈔鈔書”,甚至“偶然做些偷竊的事”來苟延餘生的讀書人。丁舉人借孔乙己偷了他家的東西之機,一頓慘無人道的痛打,既殘酷地打殘了孔乙己的肉體,也打破了他那件本來就破破爛爛的長衫。孔乙己的長衫是被丁舉人無情“剝”下的。

(何國森《長衫到哪裏去了》)

積累卡C

一、科舉制度簡介

隋以後各封建王朝設科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由於分科取士而得名。漢代已有考試取士之法,但系臨時措施,並未形成定製。隨文帝廢除世襲貴族壟斷的九品中正制,這從當時來說是歷史的一大進步,因爲它使下層的有才之士脫穎而出。隋煬帝時始置進士科,一直延續到明清。清朝的科舉考試,一般童先生在縣或府裏參加院試,考取的爲“生員”,叫“進學”,也就是中了秀才;秀才再到省會參加三年一次的鄉試,考中的爲“舉人”;舉人的選拔考試,中者就是進士。明清兩朝的考試內容以《四書》、《五經》的文句爲題,規定文章的格式爲八股文,解釋須依朱熹的《四書集註》等書,以“一孔之見,一人之注”的集中和權威,極大地束縛了古代知識分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對人才的桎梏,科舉制度已經走向反面。科舉制度的最大惡果就造就了一大批追求功名而死讀書,讀死書的“孔乙己式的人物”,抱着“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人生信條,屢敗屢考,屢考屢敗,窮困潦倒一生,成爲封建科舉制度的犧牲品。由於科舉考試製度對人才的極大桎梏,以及與社會發展的不相適應,光緒三十一年,推行學校教育,科學制度廢除。

二、《范進中舉》精彩片斷集粹

1、次日,行香掛牌,…………范進磕頭下去了。

2、次日,范進少不得拜拜鄉鄰。…………一頓夾七夾八,罵的范進摸門不着。

3、報錄人見了道…………再爲商酌。

4、胡屠戶道:“我那裏還殺豬!…………范進又謝了領居

《孔乙己》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目標:

一、認識封建教育、科舉制度的罪惡,學習魯迅反封建的戰鬥精神。

二、理解運用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體會環境描寫在刻畫人物表現主題中的作用。學習本文遣詞造句的簡煉、精確。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運用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塑造人物形象。

難點:對孔乙己人物性格的理解。

本單元是“小說之林”,要求學生閱讀本單元內容,瞭解小說通過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的基本特徵。但因孔乙己生活的時代和社會背景較遠,學生不太熟悉,教師要把“學而優則仕”的那種背景介紹清楚。從多角度切入,對小說進行多角度地觀照,由教師設計問題或學生在閱讀中提出問題,引發學生的討論,在討論中加深對小說的理解,進而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

教學時數:

三教時。

學習方式:

朗讀法,語言品析法,討論

第一教時

一、自主學習

1.本文寫於1918年冬,發表於1919年4月的《新青年》,後收入短篇小說集《吶喊》。

2.字詞學習

⑴注音

闊綽(chuò )羼(chàn)綻出(zhàn)拭(shì)

(2)釋義:

格局:佈置的格式。

闊綽:闊氣。

污人清白:毀壞人家的名譽。

綻出:文中是突露出來的意思。

君子固窮:語出《論語》,意思是君子能夠安於窮困。固,安守。

間或:偶然,有時候。

不屑置辯:不值得進行辯解。不屑,認爲不值得。

頹唐:精神不振作,情緒低落。

營生:謀生,籌劃如何生活。

3.作品中的主人公姓甚名誰?文中哪一句話形象而概括地刻畫了作品主角的特殊身份?這是一種怎樣的特殊身份?

提示: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

二、展示交流

講讀分析第一部分(第1節至第3節)。

學生自由朗讀第一部分。

1.提問思考:孔乙已是在怎樣的環境裏活動的?

2.從哪些語句看出這個場所的勢利與冷酷?

三、點撥昇華

3.作者爲什麼要用那麼多筆墨來描繪環境?又爲什麼要寫櫃檯、溫酒、喝酒?

4.就在這冷酷勢利、等級森嚴的環境裏,一個“笑”字引出了主人公的出場。爲什麼小夥計居然也可以“笑”呢?是“歡笑?是玩笑?是取笑?是譏笑?還是嘲笑?

四、板書設計:

咸亨酒店(縮影)孔乙己苦人兒

等級森嚴壁壘分明勢利冷酷

“長”“裏”“坐”“葷”站着喝

(笑)→而涼薄

“短”“外”“站”“素”穿長衫

孔乙己身上的這種矛盾,決定了他的生活內容;他的語言、行動,又必然使他在魯鎮人們心目中成爲可笑的人。他爲什麼穿長衫,又爲什麼只能站着喝酒呢?那就得認真剖析了。

五、達標反饋

1.熟讀第一部分。

2.根據魯迅第一部分的描繪,用漫畫的筆法給孔乙己畫像。

第二教時

一、講讀分析第二部分(第4節至第9節)。

1.交流漫畫作業,加深對孔乙己的印象。

2.自主學習

請同學朗讀第4節至第9節的內容,思考:

圈劃出孔乙己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的語句,認識孔乙己的性格特點。

3、交流展示

1.描寫孔乙己外貌的句子。思考:從外貌描寫中看出孔乙己是怎樣的一個人物?

作者對孔乙己外貌的描寫採用的是白描手法。

2.描寫孔乙己動作的句子。思考:文章中哪些動作描寫最精彩,足以表明孔乙己的性格。

作者對孔乙己的動作描寫最精彩的是兩次親手交錢買酒的動作。

3.孔乙己富於個性的語言。思考:從這些語言中看到孔乙己怎樣的性格特徵?

作者寫孔乙己的語言是很富於個性特點的,例如:

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竊”與“偷”本是同義詞,只是文言與白話的區別,可孔乙己寧可認“竊”,決不承認“偷”。在他看來“竊”與“偷”似乎高一等,何況他'竊'的是與讀書人關係密切的書,這就更高一等了。這種強詞奪理、自我解嘲式的語言也是孔乙己所獨有的。揭示了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可笑、自欺欺人的性格。

4.孔乙己神態的句子。思考:從這些語言中看到孔乙己怎樣的性格特徵?

魯迅小說對人物的神態描寫極簡煉,卻意蘊深刻,能將人物的內心世界表現得入木三分,觸及人的靈魂。

①“睜大眼睛”到“漲紅了臉”

②“不屑置辯”到“籠上了灰色”

③“極高興的樣子”到“極惋惜的樣子”

④“他的眼色,很像懇求掌櫃,不要再提”

5.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達標反饋:

1.摘錄文中精彩傳神的描寫語句,並賞析。

2.熟讀第4節至第9節。

第三課時

一、講讀分析第三部分。

1.自主學習

啓發思考:孔乙己好些天來,他的遭遇如何呢?

(1)指名朗讀第10節。正音解詞。

打折(shé)服辯(fúbiàn)

(2)學生回答:他被打折了腿。

2.展示交流

思考:這件事深刻地揭露了什麼問題?作者運用怎樣的描寫手法來敘事寫人的?

孔乙己不僅精神上受侮辱、損害,而且肉體上遭摧殘。

文章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一個有功名,爬上去,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橫行霸道,欺壓人民;一個沒有進學,跌下來,受折磨。丁舉人有地位,有權勢,本性兇殘,手段毒辣,私設公堂,草菅人命,先“正名”,後動刑,接着再慢慢地折磨,明明吃人,卻不擔吃人罪名,冷酷而暴虐。

作者運用了側面描寫的手法,從喝酒的人與掌櫃的對話中敘事寫人。

3點撥昇華

孔乙己最後一次出場是怎樣的情景?與第一次出場比較,肖像、聲音、神態、動作有何變化?

(1)指名讀第11節。

(2)抓關鍵詞語說明。

(板書)

別人對他的嘲笑、鬨笑、說笑仍然是一樣,無絲毫同情與憐憫,有的是冷漠、寡情與勢利。

4、總結。

1.請同學就人物性格與主題思想進行歸納。

孔乙己是封建社會科舉制度摧殘下的一個可憐的犧牲品。迂腐,好喝懶做,偷盜,中封建思想意識的毒而不自覺,毫無社會地位,但精神上又接近不了“短衣主顧”,脫不了那件長衫,成爲魯鎮的多餘的人,廢物。他身上的這種矛盾決定了他特有的語言行動,成爲可笑的人。他是清末受封建教育、科舉制度毒害的下層知識分子的典型。

作者通過對孔乙己命運的描述,控訴封建社會的罪惡,揭露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鞭撻丁舉人之類的冷酷暴虐。作者平平淡淡寫來,刻畫得維妙維肖。放在社會悲劇裏寫出鄉村潦倒文人的性格悲劇,筆觸平淡,寓意深刻。整個悲劇是在人們的笑聲中進行的,既是社會的悲劇,又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劇。文中沒有排山倒海的衝擊,可人們讀後卻感到心裏有陣陣的隱痛。作者運筆確實收到鬼斧神工之效。

2.體會細節描寫的作用。文中的細節描寫,使人物性格突出,形象鮮明。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均做到個性化。用詞精確,使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5、達標反饋

1.看幻燈,講述故事情節,講述時注意運用傳神的詞句。

2.抓住孔乙己肖像特徵和語言動作,分析他的思想性格。

3.談一點讀後的感想。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