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小故事民間故事

有關龍圖騰的由來

本文已影響 1.77W人 

龍圖騰形象已經在中國流傳了幾千年。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龍已經成爲了封建王朝至高無上的皇權標誌。龍形象成爲了皇帝的專屬標誌。皇帝就是“真龍天子下凡”。所以說,在封建王朝中,皇帝的服飾上面也是以龍爲主要的裝飾物。那麼,這種崇拜龍的習俗是什麼形成的呢?

有關龍圖騰的由來

其實,在中國的這種龍並不是自然界中的動物,而是認爲創造出來的一種圖騰形象。大家都知道,中國這種龍的形態是長着一副像豬頭和馬臉的龍首,頭頂長着一副似鹿子角一樣的龍角,嘴上長着一對長長的龍鬚,身子如巨蛇一般,長着一片片的魚鱗一般的龍身,腹部下面長着四隻如鷹爪一樣的爪子,尾巴如魚尾一樣。這樣的奇形怪狀的東西就是我們崇拜的龍形象。

這種奇形怪狀的龍是怎麼演變出來的呢?其實,對於龍圖騰的演變來說,有一個漫長的過程。

早在原始社會末期,我們中華祖先就生息繁殖在這塊土地上了。當時的祖先們都是以族羣生活在一起的。每個族羣當時都有自己崇拜的圖騰。在這些圖騰形象中,有的崇拜牛,有的崇拜馬,有的崇拜虎,有的崇拜蛇,有的崇拜鳥……這些圖騰成爲了這些族羣們敬奉的神。並且作爲了本族羣的標誌。當時,在我們的華夏土地上生活的夏氏族就崇拜蛇。所以,他們將蛇作爲了自己族羣的圖騰;而商氏族羣就崇拜鷹,他們便將鳥作爲了自己族羣的圖騰……這些族羣的圖騰成爲了他們的標誌。

當時由於生產力的落後,所以往往因爲爭奪食物和地盤相互進行爭鬥。爭鬥中,一些弱小的族羣便被強大的族羣吞併。被吞併的族羣的圖騰便被強族羣佔有。比如說當時的夏氏族羣在吞併了商氏族羣以後,夏氏族羣的蛇圖騰上面便增加了一副鷹爪。後來,當他們吞併了以鹿爲圖騰的族羣以後,這個蛇身上便多了一副鹿角。就這樣,中國的龍圖騰產生了。

龍圖騰經過了幾千年的演變,最後才形成爲我們知道的這種龍圖騰形象。而在我國的歷史上,這種龍圖騰分爲兩種。一種就是我們知道的這種龍,而另外還有一種龍便是蟠龍。當時,我們所知道這種龍是可以騰雲駕霧的天龍。而另外一種龍便是蟄伏凡世的蟠龍。最早記載天龍的《封神書》中說:“四千多年前,黃帝在荊山下(今天河南省閿鄉縣南)鑄大鼎,鼎成,遂騎龍昇天。”以後,逐代相傳,及至唐宋則建龍王朝,以祈龍王保佑風調雨順,這種求龍王的習俗一直延續下來。其實,人們所說的“蟠龍”就是禹王。當時,由於大禹治水深得民心,就被人們認爲他是龍的後裔。從此,龍就成爲了帝王的象徵,歷代皇帝都自喩爲“真龍”“天子”。這種習俗一直延續到了清朝。清朝國旗上面也是繡上了龍,作爲皇權的標誌。這樣,龍就成爲了至高無上的權威代表。

在龍被皇權佔用以後,民間就不能夠使用龍這種皇權的標誌形象。皇帝的服飾稱爲“龍袍”,皇帝的座椅稱爲:“龍椅”,皇帝的宮殿稱爲“龍宮”。以此類推,凡是皇帝享用的東西都打上了“龍”的烙印。自從龍圖騰被皇權獨霸以後,老百姓就不能夠隨便使用龍圖騰的標誌了。在封建社會中,凡是私下製作龍袍者,使用龍作爲自己的服飾者,都是死罪。

當然,敬奉龍就成爲了一種流傳下來的民俗了。比如說,我們在每年農曆的“二月二”這天,就要進行祭祀活動。這就是民間所說的“春龍節”。民間有:“二月二,龍擡頭”的說法。其實,二月二這天正是我國農曆二十四何節氣中的驚蟄前後,據民間說法是:“龍睡了一整個冬天,從驚蟄這天開始就開始甦醒了。這個時候的龍就要怒吼、要甩尾巴了,所以天上就開始響雷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