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小故事名人故事

姜子牙棄商歸周的故事大綱

本文已影響 8.72K人 

姜子牙,又名姜尚、姜飛熊,東海上人。姜子牙曾在商朝做過小官。商朝末年,紂王荒淫無道,殘暴不仁,只知沉湎酒色,全不問國家大事,使得奸臣當道、天下大亂,無辜的忠良不是被殺就是被疏遠,人民生活非常艱苦。姜子牙因不滿紂王****,毅然辭官、離開商都朝歌,躲到渭水河邊過着隱居的日子。

姜子牙棄商歸周的故事

渭河一帶是周文王姬昌的管轄範圍,周文王胸懷大志,很愛惜人才,四處尋訪智謀之士。姜子牙是個有雄才大略的人,他胸懷濟世之志,想施展自己的抱負,可是一直懷才不遇,大半生在窮困潦倒中度過。他曾經在朝歌宰過牛,又在孟津賣過面,歲月蹉跎,轉眼已到了人生暮年,兩鬢白髮蒼蒼。當他聽說賢主周文王的聖名後,便來到渭水河畔,假借垂釣之名來觀望時局,希望能得到周文王的常識,使自己的才華得以施展。爲了吸引周文王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邊釣魚。他的魚鉤是直的,沒有魚餌,離水面有三尺高。他一邊釣一邊說:“魚兒呀,你快點上鉤吧。”有人好意地告訴他這樣釣不到魚,姜子牙只是笑着說:“魚兒自己會上鉤的。老夫在此雖然名義上是垂釣,但是我的本意不在魚,魚兒自己會上鉤的。我寧可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爲錦鱗設,只鉤王與侯。”人們聽了之後都嘲笑他,他也不理會。姜子牙異於常人的做法最終驚動了求賢若渴的周文王。周文王心想他可能是個有才能的奇人,就派士兵去請他來。姜子牙看到是士兵,不但不理睬,還繼續釣魚,嘴裏還一邊念着:“釣、釣、釣,魚兒不上鉤,蝦米來搗亂!”士兵只好回去報告。周文王到底是有心之人。他對垂釣老人的言行舉止苦思冥想許久,終於恍然大悟了:也許這個不同凡俗的老人正是自己苦苦尋求的天下奇士、智謀非凡的大賢人呢。我沒有恭敬謙虛地向人家求教,所以他才如此清高自詡的。

其實,周文王的想法一點也不錯,垂釣渭水之濱的正是大賢大德之人姜子牙。他早知道周文王有心興師伐紂,解除天下黎民疾苦,自己也想助他一臂之力。

周文王一改往日的矜持,親自去請姜子牙。他畢恭畢敬地來到渭河邊向老人家施禮,姜子牙說:“我久聞大王賢良,也願出山相助。只是不知大王是否能信得過我,大王是否真的真情相邀。”周文王趕忙說:“本王真是求賢若渴呀!”隨後向他請教興國大計。兩人談得非常投機。讓周文王驚訝的是,一個天天以釣魚爲樂的窮老頭,對天下大事以及國家的武功文治知道得這樣清楚,知識又是如此的淵博,而且觀點新穎、見解獨到。他還發現這個釣魚的窮老頭對五行數術及用兵之法有很深的造詣。

求賢若渴的周文王從姜子牙睿智、機敏的談吐中發現,此人正是自己所要尋訪的大賢。他高興地感嘆:“我的先祖太公早就寄希望於你啦!”於是周文王用最隆重的禮節款待他,並把他讓上自己坐的馬車。

於是,83歲的姜子牙出山當上了西周國師。他大力輔佐周文王姬昌。由於他輔國有方,安民有法,因此文王得輔,國勢初定,且日漸昌盛起來。周文王對姜子牙以“尚父”相稱,尊爲自家老人一般,幾乎是言聽計從。姜子牙歸周文王,爲殷商的滅亡埋下了伏筆。他後又輔助周武王,起兵伐紂,統率有道之士,經過多次有道徵無道之血戰,終於完成周朝八百載大業。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