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之蒙學國學常識

枚乘七發的影響

本文已影響 8.1K人 

導語:《七發》是一篇諷諭性作品,這篇賦假說楚太子有病,吳客往見,說音樂、飲食、車馬、田獵等七事以啓發之。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篇文章吧!

枚乘七發的影響

  《七發》鑑賞

《七發》是一篇諷諭性作品。賦中假設楚太子有病,吳客前去探望,通過互相問答,構成七大段文字。吳客認爲楚太子的病因在於貪慾過度,享樂無時,不是一般的用藥和針炙可以治癒的,只能“以要言妙道說而去也”。於是分別描述音樂、飲食、乘車、遊宴、田獵、觀濤等六件事的樂趣,一步步誘導太子改變生活方式;最後要向太子引見“方術之士”,“論天下之精微,理萬物之是非”,太子乃霍然而愈。作品的主旨在於勸誡貴族子弟不要過分沉溺於安逸享樂,表達了作者對貴族集團腐朽縱慾的不滿。

文章的開頭是“楚太子有疾,吳客往問之”,接着就從這個“疾”字引發了一連串令人拍案叫絕的議論。吳客在楚太子面前沒有說半句奉承獻媚的話,而是理直氣壯地告訴楚太子:“你的病太重了,簡直無藥可醫。其病根就在你天天迷戀於聲色犬馬,玩樂無度,如此庸俗腐朽的物質刺激,造成了空虛的精神境界:於是病魔就在你這個空虛的精神境界中爆發出來。所以使你的精神陷入萎靡不振而不能自拔,最後才奄奄一息,藥石無效。”這裏提出楚太子的病源何在。接着分別從音樂、飲食、車馬、宮苑、田獵、觀濤等生活的角度描述其中的利與害,啓發楚太子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然後在文章的最後正面向楚太子提出了養生之道,即所謂“要言妙道”。他提醒楚太子要用精力來與有識之士論天下之精微,理萬物之是非。要不斷的豐富自己的知識,用高度的`文化修養來抵制腐朽愚昧的生活方式。這樣一說,使楚太子忽然出了一身大汗,“霍然病已”,病全好了。從而證實了《七發》中的“要言妙道”,是治療楚太子疾病的惟一方法。

《七發》之妙,就妙在用藝術形象論述物質與精神的辨證關係。高度的物質文明,如果沒有配合高度的精神文明,這畢竟是一種缺陷,甚至各種“病魔”都會在這個缺陷中滋生繁衍。一個人如此,推而廣之,整個國家民族也是如此。

《七發》是運用了心理學的方法,通過爲一個沉溺於安逸享樂的深宮生活的太子講述廣博有力的大千世界生動事實,最終成功醫治了太子物質生活充實而心靈上空虛衰弱的嚴重疾病!

《七發》的藝術特色是用鋪張、誇飾的手法來窮形盡相地描寫事物,語彙豐富,詞藻華美,結構宏闊,富於氣勢。劉勰說:“枚乘摛豔,首制《七發》,腴辭雲構,夸麗風駭。”(《文心雕龍·雜文》)《七發》體制和描寫手法雖已具後來散體大賦的特點,但卻不像後來一般大賦那樣堆疊奇字儷句,而是善於運用形象的比喻對事物做逼真的描摹。如賦中寫江濤的一段,用了許多形象生動的比喻,繪聲繪色地描寫了江濤洶涌的情狀,如:“其始起也,洪淋淋焉,若白鷺之下翔。其少進也,浩浩溰溰,如素車白馬帷蓋之張。其波涌而云亂,擾擾焉如三軍之騰裝。其旁作而奔起者,飄飄焉如輕車之勒兵。”再如賦中用誇張、渲染的手法表現音樂的動聽,用音節鏗鏘的語句寫威武雄壯的校獵場面,也都頗爲出色。在結構上,《七發》用了層次分明的七個大段各敘一事,移步換形,層層逼進,最後顯示主旨,有中心,有層次,有變化,不像後來一般大賦那樣流於平直呆板。枚乘《七發》的出現,標誌着漢代散體大賦的正式形成,後來沿襲《七發》體式而寫的作品很多,如傅毅《七激》、張衡《七辯》、王粲《七釋》、曹植《七啓》、陸機《七徵》、張協《七命》等等。因此在賦史上,“七”成爲一種專體。▲

  《七發》的影響

枚乘(?—前140),字叔,淮陰人,是西漢著名的詞賦家。《漢書·賈鄒枚路傳》記載:“樑客皆善屬辭賦,乘尤高。”《七發》是枚乘的代表作,這篇賦假說楚太子有病,吳客往見,說音樂、飲食、車馬、田獵等七事以啓發之。賦中的“楚太子”乃枚乘的虛託,實爲泛指王孫公子、達官貴人。此文文筆流暢犀利、思想深邃、超凡脫俗。

《七發》開頭探討楚太子的病源何在。“楚太子有疾,吳客往問之”,吳客告訴楚太子,他的“疾”固然有“膚色靡曼,四支委隨,筋骨挺解,血脈淫濯,手足惰窳”的體格之“疾”,但病根就在庸俗腐朽的物質刺激,天天迷戀於聲色犬馬,玩樂無度,造成了精神空虛,導致精神陷入萎靡不振而不能自拔,病魔就乘虛而入,最終會奄奄一息,“藥石無效。雖令扁鵲治內,巫咸治外,尚何及哉!”。指出這種病由貪逸享樂、荒淫奢侈的宮廷生活所造成,非藥灸所能治,即使有神醫扁鵲在世,也是無濟於事。這告誡楚太子,對奢靡之風要防微杜漸,養成不良的惡習,很難改變,累積病入膏肓,最後“藥石無效”。文章的最後告訴楚太子自我拯救的方子,要虛心向有道之士,學習討探“要言妙道”,要不斷地豐富自己養生之道,用高尚的文化與道德修養,來調理身體,抵制腐朽奢靡的生活方式。心病要心藥醫,通過這樣耐心細緻的談心,由己及彼的方式,推心置腹的心理輔導,讓楚太子逐漸認識到自身疾病的根源,慢慢從“然陽氣見於眉宇之間,侵淫而上,幾滿大宅”,至“然而有起色矣”。到了使楚太子忽然出了一身大汗,“霍然病已”,病全好了。

《呂氏春秋·貴生》中說:“聖人深慮天下,莫貴於生。夫耳目鼻口,生之役也。耳雖欲聲,目雖欲色,鼻雖欲芬香,口雖欲滋味,害於生則止。在四官者不欲,利於生者則弗爲。由此觀之,耳目鼻口不得擅行,必有所制。譬之若官職,不得擅爲,必有所制。此貴生之術也。”呂不韋這一段話很有道理,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必須管住自己的耳目口鼻,不能放任其慾望。以四官喻官員,國家和政府要管好官員,不讓他們胡作非爲,才能使國家和睦安康,百姓有安寧的生活。枚乘借吳客之口告誡國家的治理者,如果只有物質享受,沒有精神追求,人生是不齊全、不健康的。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提到:“枚乘廲豔,首制《七發》;腴辭雲構,夸麗風駭。”這四句話不僅介紹了枚乘在賦的發展中的歷史地位,而且對枚乘賦的藝術風格也作了介紹。《七發》辭采華美,氣勢壯觀,意蘊深遠。《七發》的出現,標誌着漢代散體大賦的正式形成。並影響到後人的創作,在賦中形成了一種主客問答形式的文體“七體”。上承楚辭鋪陳誇飾的傳統,下開一代文體漢賦的先河。在文學上極有影響,仿作者很多,如張衡的《七辨》、曹植的《七啓》等,被後人稱之爲“七體”。

據《漢書·枚乘傳》記載,“武帝自爲太子聞乘名,及即位,乘年老,乃以安車蒲輪徵乘,道死”。漢武帝劉徹年幼時讀枚乘的賦時,讚不絕口,心嚮往之。即位後,望賢止渴,他立即派人,用當時最爲隆重的方式——“安車蒲輪”(古時常用於封禪或迎接賢士,以示禮敬。車輪用芳香的蒲葉包裹可以減少顛簸,安然地坐着搭乘)把枚乘接到皇宮。可惜的是,枚乘那時已年老體邁,經受不住長途奔波了,還未到長安,老人就在途中默默去世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